解读什么是“在留资格认定书”
很多去日本留学的小伙伴都知道,在办理去日本的签证之前需要先办理日本的“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简称“在留”),那么这个认定书究竟是什么呢?

“在留资格”是日本法务省颁发的允许入境的许可。首先需由日本国内的邀请人(单位)在法务省入国管理局为签证申请人办理相关的“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自签发之日起有效期为3个月。签证申请人须在该证明书有效期内在所属日本驻华使领馆申办签证,并入境日本,逾期自动作废。
申请日本留学,在学校同意接收你之后,需要准备一整套完整的材料递交到日本的入管局,申请“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那么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注意:光凭“在留资格”是不能到日本的,还要到使领馆用“在留资格”申请签证才能入境哦。当然“在留资格”是法务省发放的、证明申请人符合入境的条件的许可。而领事馆在发放签证时,对持有“在留资格”的申请人,也有不发给签证的可能性。所以申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材料完整和真实性。

1、“在留资格”申请者所需资料
(1) 入学愿书(使用学校专用纸,申请者本人亲笔填写,使用中文)。
(2) 履历书(使用学校专用纸,申请者本人亲笔填写,使用中文)。
(3) 就学理由书(使用学校专用纸,申请者本人亲笔填写,使用中文)。
(4) 毕业证书(① 最终毕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原件;② 毕业预定的学生需提供该学校的“毕业预定证明”)。
(5) 高中会考、高考成绩认证、大专毕业证书认证、大学毕业证书认证等认证材料。
(6) 成绩证明。
(7) 报名照(3cm*4cm,3个月以内的照片)。
(8) 身份证复印件。
(9) 日语证明(当地日语学校的学习证明书,日本语能力认定书,J-TEST考试认定证等)。
(10) 户口簿。
(11) 与经费支付人的亲属关系公证。
(12) 其他学校要求提供的资料。

2、经费支付人需提供的资料(国内、日本)
经费支付人在中国时:
(1)经费支付书(使用学校专用纸,经费支付人亲笔填写)。
(2)存款证明书。
(3)存单复印件。
(4)证明留学经费形成的材料。
(5)在职证明书。
(6)收入及纳税证明书。
经费支付人在日本时:
(1)经费支付书(使用学校专用纸,经费支付人亲笔填写)。
(2)在职证明书。
(3)市、区役所发开具的收入证明书。
(4)记载家庭全体成员的“住民票”或“登陆原票记载事项证明书”。
(5)存款余额证明。

“在留资格”申请所需时间:
一般来说,申请“在留资格”需要提前6~7个月开始准备材料。学校会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提交到入管局。1月生材料递交时间一般是9月,“在留”结果发布在11月底;
4月生材料的提交时间一般是11月下旬~12月中旬,“在留”结果发布的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
7月生的材料递交时间一般是3月初,“在留”结果发布的一般是5月底;
10月生材料的提交时间一般是5月下旬~6月中旬,“在留”结果发布的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
注意:专门学校以及大学的材料提交时间比较自由,截止时间会比一般的语言学校晚。审查的时间从1个月~数个月不等。
被拒签的原因:
1、材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学历、证明、身份等,任何一份材料都要经得起推敲。在申请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材料不能发生前后矛盾的情况,要经受得住电话调查的考验。通常因为材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而遭到拒签的申请人,除非能提供出确凿的证明材料,真实的补充材料,否则即使再申请,也非常困难。如果作假被查处的话,以后赴日留学的几率几乎为零。
2、经济支付能力受到质疑。
最典型的是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经费支付者的收入过低,不足以支付申请人在日本学习生活所需要的费用。
3、学习能力受到质疑。
初中毕业生要到日本直接考大学的话会被认为想法不切实际;日语一点儿都没有学过的话会被认为对留学的准备不充分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介绍,如果小伙伴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可以持续关注我们公众号,这里有关于日本留学的超多资讯!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