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裁掉绝症员工:“5年加班4000小时,清退只需几分钟”
这两天各大社交软件,都被同一篇文章刷屏了。
作者是网易游戏的一名策划,14年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就进入网易工作。5年来请病假的次数屈指可数,绩效也一直很不错。
直到他查出了扩张型心肌炎。
“公司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
公司知道后,就用各种手段逼迫他辞职。
先是主管决定给他打D的绩效,逼他尽早辞职。然后公司想方设法不让他拿“N+1”的补偿,工作5年,有6个月工资的补偿。
并且变相威胁他说,如果拿了补偿的话对他非常不利。公司会给他很差的评价,而且算他是被开除的,在游戏圈里就很难混了。
补偿不给就算了,原本应得的绩效奖金,HR也说不给他了。
随后,他被踢出了工作群,撤掉了工位。HR还说,如果他再不请年假辞职就算他旷工。如果是旷工,公司是直接可以开除且不需要支付补偿金的。
作者坚持想要拿到绩效奖金再离职,拒绝签字,结果被主管威胁“接下来就是保安和IT的事情了。”
疾病加上主管的威胁,他住进了医院。HR打电话询问住院的地址,让他签收文件说:“如果你觉得现在收不方便,那我们寄回你老家,让你家人帮你收也可以的。”
最后作者还被HR总监和保安等七八个人,驱赶出公司。
后来,网易公司回应,称“却是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的行为。”但也只说了对员工关怀不够。
让人唏嘘的是,作者说以前即使加班到凌晨还在想着工作的事。
如今,自己却被恐惧笼罩着。害怕会晕倒,害怕会猝死,害怕父母成为失独老人,害怕失业,害怕无法生存下去。最后只是击败了自己而已。
是的,就算5年加班了4000多个小时,最后只拿到了1天加班工资,得到的项目分红奖金加起来不到3000块。
回头看来,作者发现大部分的加班、迭代甚至推倒重做,都只是在为主管们的错误决策买单而已。他们的KPI其实都是底层员工透支健康堆起来的。
这无疑是对每一个职场人的警醒。
那些把公司当家的人,最后都哭了
还记得多年前联想裁员时,有一个员工写了一篇《联想不是家》的文章。
“被裁的员工事先都完全不知情。在面谈之前,他们的一切手续公司都已经办完,等他们被叫到会议室的同时,邮箱、人力地图、IC卡全部被注销。
当他们知道消息以后,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离开公司。”
看完这些话,真的感到很心酸。
我们总以为自己在公司里稀缺,不可替代。但在老板眼里,你的稀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毕竟,很少有公司,愿意去养一个不能产生价值的人。
就像这名员工说的:“不管你如何为公司卖命,当公司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曾经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义。”
2018年年底,一大波裁员潮来临。锤子科技被爆裁员60%;富士康被爆出一次性裁员34w;美团点评年底裁员30%......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感到很焦虑。
前两天还在朋友圈发聚餐、旅行的照片,可是没过几天连工作都丢了。
原本上班时只需要看报、喝茶,工作复制粘贴一下,就能拿到工资。谁曾想,工作这么多年,突然有一天要结束,连个招呼都不打。
当年诺基亚被微软收购时,很多厂区的员工被裁。这里面有很多高级工程师,都是之前从各大名校毕业出来的顶尖社会精英。
可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工作十几年,再去找别的工作根本没有公司愿意要他们。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呆的太久,没有学会别的技能,最后只会变成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当你离开这台机器时,或许你什么都不是。
把主动权和选择权留在自己身上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公司和员工也是一样。
为什么那名工作五年的网易老员工,被公司舍弃。其实是从他生病的那一刻开始。
就算你再优秀,为公司加过无数的班,当意外来临,你也是被最先抛弃的那一个。
不要总想着能在一个公司养老,想想当年那个唐山收费站的大姐,该辞退时说什么都不管用。
趁着现在,不如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点新的技能。
张泉灵从央视离职时,是42岁。她说,自己想“重来一次”。
“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其实,只要好奇和勇气还在那里,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薛兆丰教授从研究院离职时,也没能想到,开设的经济学网课,能够有2000万的收入。
马东从央视离职,加入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之后又辞职。他成立的米未传媒,策划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节目《饭局的诱惑》、《奇葩大会》。
其中,《奇葩说》更是估值达到了几十个亿。
他说自己离开央视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有一颗好奇心,他没办法抑制自己这颗好奇心。
人不变老的唯一方式就是要不停的接受新事物。
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周黑鸭干掉了德州扒鸡,ETC代替了高速收费员,人工智能接替了很多岗位……
当我们还在按部就班地工作时,有一些人,已经抓住了机会,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写在最后
《哈佛商业评论》里说:公司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家庭。
历史的车轮越转越快,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奔跑,别被碾压在车轮之下。
从一开始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