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读书摘要和笔记(20191127)
人类在历史过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再创始各种制度。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凭以设想,“需要”本身就是各种迫切的发明的教师;而人类社会既因这些发明具备了日常生活的基础,跟着也自然会继续努力创造许多事物来装点生活,使它臻于优雅。这个普遍原则,我们认为对于政治制度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应该一律适用。
无论在什么地方,人们要取得幸福,必须注意两事:其一为端正其宗旨,使人生一切行为常常不违背其目的。其二为探究一切行为的准则,凭以察识人生将何所规随才易于达到目的。……就一切技艺和学术而言,必须兼明两者——既确立它的目的又精通于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我们探讨的初意既在寻取最优良的政体,就显然必须阐明幸福的性质。只有具备了最优良的政体的城邦,才能有最优良的治理;而治理最为优良的城邦,才有获致幸福的最大希望。(注:幸福基于善德,在一个城邦的每一个人中,如果只有一部分具备善德,就不能成为幸福之邦,只有全体公民的快乐与善德才能说是一个幸福的城邦,才能达到真正幸福的境界。)
人们所由入德成善者出于三端。这三端为天赋,习惯,及理性。……人类的某些自然品质,起初对于社会是不发生作用的。积习变更天赋;人生的某些品质,及其长成,日夕熏染,或习于向善,或惯常从恶。(注:这三端之中又以理性最为重要,它是这三端的基础;这三端之间如果不能和谐相融,那么宁可违背天赋和习惯,也要遵从理性,把理性作为行为的准则。)
人的灵魂具有两个不同部分:其一,为内涵理性;另一,内无理性,而蕴藏着服从并为之役使的本能。我们称某人为“善”时,就认为他的灵魂的两个部分都存在着善德。
一个城邦应该具备节制的品德,而且还须具备勇毅和坚忍的品德。……勇毅和坚忍为繁忙活动所需的品德;智慧为闲暇活动所需的品德;节制和正义则在战争与和平时代以及繁忙和闲暇中两皆需要,而尤重于和平与闲暇。
人生的经历,有如一切生物的创生程序,其诞生必先有所因。既诞世而为人,则以此作为起因,又当各有其后果:操修理性而运用思想正是人生至高的目的。——“卷(H)七”
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同某些目的相符的性格原来为当初建立政体的动因,亦即为随后维护这个政体的实力。
现行教育规程的各门课目,一般都包含两种观念。基础课常常是四门,即读写、体操和音乐,有些人便加上了绘画。……人类天赋具有求取勤劳服务同时又愿获得安闲的优良本性;这里我们当再一次重复确认我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应是操持闲暇。勤劳和闲暇的确都是必需的;但这也是确实的,闲暇比勤劳为高尚,而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在获致闲暇。(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并且只有安闲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对于幸福和快乐的本质,每个人的认识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从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出发估量幸福与快乐的本质,只有善德最大的人,才能感受到最高尚的本源,也才会有最高尚的幸福与快乐。)
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我们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
教育少年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他们娱乐。学习必须努力,而且免不了疲劳,实在不是娱乐。另一方面,企图使人在幼年时操修心灵,的确也并不适宜。人生的目的固然在于心灵的造诣,但他还只在入世的初期,还谈不到终极。也许可以这样说,儿童们认真学习各门功课,迨日后长成,他们就可资以娱乐。
音乐既然令人怡悦而善德原在养成快乐的感觉和确当的爱憎,我们可以由此推论:大家所急需学习的功课和培养的心境,莫如对于善性和卓行,造就正确的判断和快乐的感应。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反映了性格的真相——愤怒与和顺的形象,勇毅与节制的形象以及一切和这些相反的形象,其他种种性格或情操的形象——这些形象在音乐中变现得最为逼真。凭各自的经验,显知这些形象渗入我们的听觉时,实际激荡着我们的灵魂而使它演变。(注:亚里士多德重视音乐教育甚于体育教育,他认为音乐教育适合于少年们的真趣,因为音乐的曲调和韵律在基本上内含甜蜜而怡悦的性质,可以渗透灵魂。对于音乐的乐器训练,他认为应该摒弃任何专业的训练,不宜参加演奏竞赛或表演,而应专注于自己身心的修养。)
我们依照某些哲学家的分析,把旋律区别为培养品德、鼓励行动和激发热忱的三种基本音节。……音乐的三种利益为:其一,教育;其二,袚除情感;其三,操修心灵。——“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