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二两银子吃一碗街边馄饨的加持,能让《庆余年》低开高走吗?
网剧《庆余年》
编剧:王倦
导演:孙皓
主演: 张若昀、李沁、李小冉、陈道明、吴刚、辛芷蕾
播出平台:腾讯视频、爱奇艺
评论集数:1-3集
剧本指数:★★☆☆☆+
表演指数:★★☆☆☆+
制作指数:★★★☆☆
追剧指数:★★☆☆☆+
综合指数:★★★☆☆
11月26日,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低调上线了一部网剧《庆余年》,说低调,是因为没像以往播出IP改编剧时大张旗鼓地宣传。当然说他们没宣传也不尽然,播出之前就有多家自媒体推送了各类文章,这些物料想必就是制作方所提供。

能够在第一时间追看这部网剧的主流观众,大概可分为三类:一是原著粉,这部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剧集,是众多小说读者期盼已久的;二是来看陈道明、吴刚等老戏骨的精彩表现,以演员演技、故事情节等为主要指标的成熟观众;三是张若昀、李沁等小鲜肉演员的影迷。
这部定位为古装的网剧,背景设置在南北朝时期,却以穿越的形式开篇,这从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剧情的严肃性,但故事情节并没有完全进入无厘头的程度,至少在第1集里,这部剧还处于一个四不像的地步。

男一号范闲第1次出场,是被装在一个竹筐中的襁褓里,保护他的仆人五竹虽是盲人,却能在山地中如履平地,食人间烟火的侠士,非得被演成有超能力的“半神”。吴刚饰演的监察院院长坐在轮椅上,一句话就决定了户部侍郎的私生子去往澹州避祸。
姑且算这些都合理吧。

长成儿童的范闲在澹州的范府虽然算不上名正言顺的少爷,但也享受的是少爷待遇,奇怪的是他居然穿着圆领对襟的服饰,无论从布料颜色还是款式剪裁,都让他看上去像一个仆人的儿子,在以服饰论身份品阶的时代,这样的粗陋服饰和范闲的身份匹配吗?莫非是剧组从拼多多上拼的服装?

范闲站在凳子上打管家的耳光, 右手一巴掌出去, 打在了管家的左脸, 管家竟然没倒向右边, 却向后直飞出去。我们知道原著作者和编剧已经让小孩天生神力,可以轻而易举就把比他大很多的壮汉一掌打飞,没想到这神力还能改变物理规律。
前两年被人万分诟病的抗日神剧,经常会出现子弹打在前胸,冲击力不能让中弹者后仰,却让他朝前扑倒的画面。恭喜《庆余年》的导演,完美继承了神剧的精髓。

刘桦饰演的费介教范闲掘墓剖尸,一块干干净净的木板被范闲拿起来当掘墓的工具,画面一转,坟墓已经被掘开,范闲手中的木板丢在一边,居然干净如初,没有沾染丁点泥土,也没有刨土留下的痕迹,出现在墓坑中的棺材,也几乎纤尘不染,干净得像刚出车间的产品,丝毫没有被泥土掩埋过的样子。剧组的道具和置景师傅,莫非是为节约成本由导演和制片人兼任的?

成年后的范闲被人追杀,他决心去京都找父亲,也寻找想杀自己的人,这一路狗血四溅,按下不表。单说进入京都后,不傻不痴的范闲被人牵着鼻子引到了一座庙前——当然,这庙只是剧中人的说法和我们的猜测,画面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寺庙一样的建筑,包括佛像。只有一面巨大的照壁,让导演在后面尽情作戏。
想要进入庙门的范闲和宫廷侍卫副统领宫典交手,仅有一两下对打,两个人却都像被高压电击中一样,各自飞了出去。明显受了内伤的宫典双手一张,厚重的庙门在他手未触及的状态下自动关闭,看来连现代高科技的感应门也穿越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寺庙中。

进入寺庙偏殿的范闲没看到佛像,自言自语却被躲藏在香案底下偷吃鸡腿的林婉儿吓了一跳。且不说鸡腿这种荤腥食物会不会作为供品出现在庙中,当朝宰相的千金竟会偷吃庙里的鸡腿?难道这个宰相廉洁得让家里成了贫困户?还是这个大家闺秀有特殊的癖好?
三言两语,素昧平生的一对男女竟然对上了眼。林婉儿把鸡腿送给范闲,自己匆忙跑出去,范闲愣了一下,说忘了问姓名,这台词很让人喷饭,如果范闲说忘了加微信,是不是更符合穿越的本质呢?

同样的距离,林婉儿跑出去,范闲居然追不上?而且他跑出庙外,林婉儿的马车都不见了。难道是范闲在追的过程中穿越信号掉线,没能给他正确导航?那只鸡腿,他没舍得吃,就那么提在手里进了范府,还找了个盒子装起来。编剧和导演的智商是不是也跟鸡腿一样被卤过了?
后面交代,范闲不能进入的正殿中有皇帝在进香,侍卫也说了庙周围戒备森严,普通人根本不能靠近,那么林婉儿和丫鬟又是怎么进入庙里的?丫鬟甚至敢在侍卫的队列前呼叫小姐?

更莫名其妙的是镜头一转,皇帝乘坐的马车出现了,林婉儿的画面也在马车里,却跟皇帝不在同一个马车,而且也不是一个队伍,那么林婉儿去了哪里?皇帝的车马又是怎么出现的?多给一两个镜头交代一下,需要花很多钱吗?
既然陈道明饰演的皇帝是微服出宫,那就应该是低调出行,在大街上却又大张声势地进行清场,全面戒严,让皇帝的队伍先行,这哪算微服出宫啊?简直就是微服扰民。

马车停在街边,侍卫给陈道明递上一碗馄饨。话说这皇帝真是亲民,路边摊上没有任何调料的馄饨也敢吃,虽然只吃了一个就说不好吃退了回去,却还嘱咐侍卫要给人家二两银子的饭钱。看来这个皇帝治下的国家已经通货膨胀到可以和津巴布韦比肩了,一碗馄饨居然就值二两银子,包括范闲刚进京都时被田雨扮演的王启年连哄带骗推销旅游图,也拿走了二两银子。原著作者和编剧是真不知道银子在南北朝时期的购买力吗?给你们推荐个叫百度的搜索引擎,查这方面的资料很简单的。

在范府,范闲和范若若谈起他们的书信往来,后者说她把范闲写的书在朋友圈广为传播,还说这部叫《红楼梦》的书很受姐妹们欢迎,甚至有个叫“求更新”的读者写信要追着看。真是一穿越,作者自恋起来就什么都可以不顾了啊?
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载体,读者或观众接收信息时的状态也有很大区别,文字可以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而视听类的东西则需要即时接收,过后回味。小说中可以大行其道的穿越、无脑、低智未必就适合于影视作品。

在网剧和电视剧处于同一制作标准的当下,即使只在网络平台播放,观众也始终把剧集当成长篇评书来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关注,因此前三集必须成为吸引观众的关键,但遗憾的是《庆余年》的前三集并没能达到这个效果,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莫名其妙。
在豆瓣上有人说这部剧很忠于原著,但剧集却又臭又长,有原著粉说,原作就又臭又长,剧集只是保持了这一特色。

通过这三集既缺戏剧张力,又无逻辑可言的剧集,我似乎明白了一些门道:那就是小说或者影视作品,只要冠以“穿越”二字,就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地胡编乱造,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掩盖作者对历史知识的无知,还不必承受非议。
同为大IP改编的古装剧,《庆余年》比稍早前上线的《鹤唳华亭》差了一个《长安十二时辰》的距离,比《长安十二时辰》差了一部《琅琊榜》的距离,比《琅琊榜》差了魏晋南北朝的距离。

如果三集之后能在陈道明、吴刚等人的强力加持下有品质上的翻转,那么这部剧仍值得追看。但即便如此,前三集也已是腐坏的那截盲肠,不切除,全剧无论如何都难以成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