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
即将二十岁的关头,决定要抛弃过去的自己——一个虚假的、由他人捏造的人格,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是我认为总会比现在好。
我人生的前16年,被母亲管理着,为那场考试做功。可惜天生敏感,没学成呆子,各种情绪像蚕丝在心里绕啊绕,最后变成了大石头。
然后我上了大学,我以为我离开了,就能扔掉石头。在大学蹲了三年才发现,被扔掉的是我。
我母亲兢兢业业地教养我,如愿以偿地见我上了个好大学,然后她说,“行啦,以后就不管你了”,于是我被扔在这里,她转身去培养她的小儿子了。
大学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我尽量像他们一样努力,但是就像粉丝口中杨超越的努力一样,我并不能像他们一样优秀。我和他们有相似的轨迹,可我的内心毫无力量。我在疑惑、焦虑和慌张中仓惶地过了三年。终于从情绪中,试探地抬起头,开始怀疑。
三月去了医院确诊开药到今天,我放下了所有能放下的事情,留出空间让自己思考(当然更多的是瞎想),去接受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心理状态和逻辑方式是畸形的(这个过程非常混乱和痛苦);去适应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服药前期加剧了抑郁情绪和zs念头);去一遍一遍分析梳理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也态度消极地尝试着各种治疗方法。日子混混沌沌的,我一时也说不清了。
本来想把这篇日记写成思想总结,但是突然觉得想法可能还会反复,所以就当是记录最近几周的想法吧。
目前已经做了几年或者几十年不能治愈的心理准备,也确定了再难再痛都不会触碰那条底线的基本原则。最艰巨的任务是积累勇气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些最基本的人生道理,大家每一天都在完善和遵循的生活态度,我却要在20岁从头学习了,挺惨的,挺难的。
以前想不明白“苦难的意义”,相信它有意义,但找不到证据。
现在我成了病人,我设想着把自己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人,又想分成病前和病中的我,还可以分成抑郁情绪发作的我和没有发作的我,我看着一堆“我”,搞不懂哪个是真的我。都说虾仁猪心,人生最痛苦差不多就这样了。
今天我,站立着,回头看被自己拆迁的人生的废墟,觉得百废待兴。痛苦竟然孕育着希望。
除了bb,还得结合实际行动。接下来想动起来,学习新鲜的东西或者旅游,还想每天开辟一点时间用来想事儿,不能像今天这样熬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