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记第一次一个人去做手术

虽然只是拔智齿,可毕竟也是一台口腔科手术。让我跳过孤独排行榜的六八九级,直接冲顶第十级大魔王。
这是我第二次拔智齿,昨天刚拔完的时候就想写点什么,但由于我严重地拖延症,拖到现在才开始动笔。就像之前我一直很想写我的台湾自由行心得,结果一直搁置,到了现在许多东西都忘记了,就连照片都没好好整理,更没了当时的心境……或许有一天,整理照片时,会动笔写一写吧,不过时隔已久,对以后去的驴友借鉴意义不大,况且现在还取消了赴台自由行,仅作为对美好青春的记录吧。
跑题了……为什么第一次拔智齿没想说点啥呢?大概是疼的太厉害,有些怀疑人生了。而且当时老妈特地过来陪我去拔牙,让我享受着母爱的温暖,脑子就木了吧……不过上次拔的牙比较麻烦,牙冠无骨埋伏,且牙根近神经管,有伤神经的风险。现在医生真的是很喜欢吓唬病人,手术前要交代很多意外情况,虽然我理解是前些年医患关系紧张导致的,但是对于我这种怂人来说,听完以后分分钟想逃离医院。这次也一样,说我的牙根比较长,且临近上颌窦(完全不记得医学名称,还好有病例),如果不小心可能会戳漏了,洞小的能自己长好,万一洞大了可能影响鼻子呼吸,需要去综合医院的耳鼻喉科做个小补救。当时一听我就蒙了,不是说上牙很好拔吗,怎么还这么多问题?第一次发现专科医院也有弊端,科室不齐全,而且隔壁那家综合医院今年刚刚搬走,这要是有个万一怎么办?我甚至还脑补了如果出血量大他们的血库足不足的问题,这附近还有没有别的综合医院啊-_-||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不拔了吧,可又不死心,毕竟这颗牙由于没有咬合已经长长了,总会不自觉地去咬它。于是又问了问旁边的年纪大一点的女医生,医生看了看片子说概率不大,我的心又稍稍平稳些。其实要不是怕被人笑话,估计当时有可能就走了,毕竟当时已经躺在椅子上了……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吧,给我拔牙的乔医生好帅啊(不要问我为什么戴着口罩我也能看出来,反正就是很帅)
交代完注意事项以后就准备拔牙了。先打了两针麻药,就开始分龈、挺松了(不用问,抄的病例,一开始写的是晃动牙),乔医生把手指伸到嘴里感受牙齿晃动的程度,然后就听到乔医生说“别咬”……真的是下意识地紧张吧,他不说都没意识到,还好咬的比较轻,不然就罪过了。挺松完就正式开始拔了,乔医生说可能会有点疼,如果疼的厉害就叫他,他会帮我补麻药的。然后就感觉我的牙被钳子夹碎了,开始有点疼,不过还达不到那种特别疼的程度。但是我当时瞬间就紧张起来,觉得他会把我的牙夹断了,会留牙根,会折腾很久,会很疼。其实我平时并不是个非常怕疼的人,只是当时又在脑补,怕这种疼会超出预期范围。于是我开始哼唧了,乔医生问我是不是很疼,我说是。于是他又帮我补了针麻药,补完以后钳子重新开始使劲,一次、两次……反正折腾了几次以后,就听见一个声音说“出来了”。耳边又有个女声传来“拔的很好,很完整”,大概是刚才那个女医生在表扬他吧,那一瞬间,整个人感觉轻松了很多。乔医生让我试着口腔鼓气,看看上颌窦有没有创伤,幸运的是也没有问题。终于结束了,我的眼睛终于睁开了,重新看见光的感觉真好。(全程闭眼加抓紧扶手,拔的时候真的觉得要是能全麻就好了)
交完费出了医院我才想起来,乔医生没给我缝针没给开止疼药和消炎药,不会是忘记了吧。赶紧百度一下,原来创面小可以不用这些。止疼药上回还剩一些,不行就吃一点。结果拔完两个小时才开始有一点点疼,三个小时以后疼痛加剧,但尚在可忍受范围内。晚上可以安心地睡觉啦。
拿到病例的时候我特意看了眼,果然是医学生,在签章旁边补的签名,是他的名字吧,哈哈。跟妈妈打电话说到这个时,老妈嫌弃地说,果然是小姑娘,去拔个牙还注意医生长得帅不帅。可是真的很帅啊~话说我之前拔第一颗牙之前研究过北京颌面外科的大夫,当时特别喜欢北大口腔的崔念晖医生,技术好且帅,无奈一直挂不上他的号,唉……
就叨叨到这里吧,总体来说,上牙如果完全萌出且正位,还是很好拔的,拔完不怎么疼,可以正常张口,我今天就开始吃饭了……原本还想乘机瘦两斤的愿望也破灭了。下牙一般会难一些,我上次那颗还削了点骨才拿出来的。不过大家如果智齿长出来了,还是及时去医院拍个牙片看看,如果智齿长得位置不正,还是及时拔除的好,免得以后引起其他口腔问题。
老妈感慨我真的长大了,可以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一场小手术。虽然很多方面还是很不成熟,特别是在说话的技巧方面,可也是在不断进步,逐渐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缺点。虽然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做不到像杨奇函那样每天问自己“今天变得更博学了吗”,但也要时常反省,认识自己也是成长路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