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消费行为让你觉得自己受到了明明白白的欺骗
查看话题 >消费行为如何让人受欺骗?真问到枪口上了
这个问题真是撞到我的枪口上了。慢慢说点,希望多说点。
我一直反对消费主义,但有个最基本的原因是,消费主义丝毫不能吸引到我。
你想想,加入你现在生活在一个小岛上,一个小型社会,自给自足,自洽圆满。你从来没接触过电视,市场经济。你的所有快乐都来自岛上运动,潜水游泳,星空白云,读书画画,以及恋爱,友情。
你有一个土豪爸爸很有钱,但是他和你没联系也没住岛上。
这个时候,我上门给你推销一个既不实用,也不符合你的审美的包,条件是让你划船十天回到大陆,然后求爸爸给你几十万纸票,买包。
虽然你有钱,你可以,但是我想你心里只有一句话,可以但是没必要。
有一次我在自己号里不小心提到一句,我每个月除了网话费水电费,只花不到1000块——甚至以前更少。结果有个读者死活不信,一笔一笔的和我算账,表示现代城市人不可能花这么少的钱。
在她眼里,这也需要花钱那也需要花钱,但是在我眼里,除了生活必须的食+住,就完全没有用到钱的地方了。【衣】从小到大有很多,【行】我平时就是宅在家读书画画,即使出门也习惯骑车。除此之外再不花钱——不是省,而是没感觉到自己有需要。
市场经济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自然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过剩的物资其实早已经覆盖了“基本需求”,因此为了刺激市场只有推销“高级奢侈需求”,换句话来说,就是没有必要的需求。
这个没有必要的需求是怎么植入到人们心中的呢?
媒体传销、文化渗透,社会潮流。
我们国家最近30年的发展方向,变化推动了消费主义的运动和发展。那么消费主义其实以社会的角度来说,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这是国家出于经济目标,以相应的政策让渡,换取的居民的消费欲望,刺激产生的现象。
我们都支持国家发展,拍手叫好。但是作为个人,你完全没有必要去参与——除非它关系到你的刚需。现在很多人鼓吹的“消费爱国论”,消费既是正义又让人开心等等,其实和你没有真正的必须关系。
现在你从那个岛上,到了你爸爸住的一线城市里,城市里没有海,没有奔放的异性和你谈恋爱。城市是另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你为了保持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也许必须的花你爸爸的钱——哪怕你不需要,你也得穿上和你富二代地位相称的衣服,轿车。
不然新闻就会报道,某市首富的儿子,是个野人。你不想因此给你或者你爸爸烦恼,所以你选择不当一个野人。
好,这是你必须要参与的消费。但你的内心,依然没有消费欲望。依然觉得几十万的一个包,没有你在小岛上真正的“皮袋子”好使。
那么,除开了消费主义的发展政策,除开了宣传的影响,除开了环境迫使你消费非必需品的需要,真实的你,剥开来,依然不需要这个包。
不仅是包,如果你足够认真的思考,大多数东西,都是你不需要的。
如果你买了,它满足的一定不是你的实际需求,而是心理需求。
什么样的心理需求?
你没有一个富爸爸,没有小岛。你从小生活在城市,就是一个普通人。你好不容易事业有成,成为了白领,金领,这个时候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用某种奢侈品,它就是你地位的象征。正如电视上那个野人富二代,也在用的某个包。
出于媒体传播,社会舆论,潮流和地位的象征,你买它回来的原因,不是出于你个人的需求,而完完全全的是出于你的社会性需求,心理需求。
你疯狂的购买自己奢侈品,大量的消费,一个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权力,一个是排解寂寞获取短暂的刺激,最后一个就是实现某种“社会性自我价值”“社会性意义”。
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富二代,你始终是一个无产阶级或者伪中产阶级。你追求的所谓社会地位,其实全是泡沫,邓紫棋早就看穿了你。
你看到真正的富豪炫耀的豪车,豪宅别墅,实际上对你来说是一种虚妄的痛苦,虚构出来的想象。
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并不是你的初衷,当你却不知不觉成为其傀儡。
也就叫异化消费。
当你的消费剩余,超过了前面说到的环境需求、生存需求的时候,多出来的便全部都是虚假的社会需求、异化消费。
在资本主义模式的社会中,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而一切(物质、精神)都可以转化为商品。那么你个人,一切的价值也都是赚钱的价值和能力。这样的社会自然是剥离了原本的自然属性,改造成一个生产—消费的叙事结构中。
你的高级内部需求都没有得到充实的满足,而强加的外部需求却迫使你不停的轮回在生产-消费这条线上,精疲力尽。
一个人如果被灌入了某种思想价值足够多,就会变成一个锤子。自己中了消费和资本的毒,看谁都是钉子,都是和自己一样的追求。所有人都没有了其他维度的品德、需求、能力和魅力,而全是钱。这样的人是很可悲、同时也是无法持续运转的。
这样的活例子我见过很多。
关于人生的价值需求7个等级和维度,以及如何找到平衡以及真正热爱的需求,我是写过一篇论文的。有机会可以另外分享,这里不赘述。
关于资本主义的弊端、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和危害,也可以铺开讲。
我简单概括一下。
你为什么消费?
因为买东西让我开心,因为这样让我感觉到幸福(短暂刺激)。因为我感觉到社会价值,社会地位。
消费即是权力,占有,消除死亡恐惧,消除社会不安感。
因为我想一直开心,所以我一直买。
但是如果我一直买东西,反过来说明什么?
说明我不幸福。
因为不幸福,才要不停买。
如果我幸福,我已经拥有足够多,早该停手了。
为什么我想停,想改变,却停不下来?
因为我还是石器时代裸猿的脑子。
1.为了存储脂肪和工具而不顾一切;
2.又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很容易被社会大环境所影响。
在原始欲望下,原始设定下,自由意志力量薄弱无法控制。
手机,媒体、潮流,社交,消费主义,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一切都是设置好的,按照人性的弱点和需求。
资本主义攻破人性弱点比攻破技术难关容易得多,所以资本主义总是以最卑鄙,最邪恶,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姿态剥削人、诱惑人。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不顾一切的扩展,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换取竞争不被淘汰。
所以人们每一次消费买来的不是开心,不是真正的需求,而是来自外部的需求,是异化消费。
因为不是真正的需求,所以消费带来的短暂的开心后那种落差和失望,巨大的空洞虚无。
比如你买的第一个包是为了在白领工作场合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虽然不实用但也是工作需要。但是第二个包,这种内部需求,合理需求就变少了,外部的“异化虚荣”“社会地位”“潮流”就变多了。第三个包,就纯粹没有必要了,是因为你无法控制自己,而被攫取之下买的。
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这和你赚多少钱没关系,这说明你已经病了——也说明你是真的消费爱国,市场经济爱死你了。奢侈品店看见你这移动的ATM机都能笑开花。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带走麻木的快感,到最后巨额买来的不是幸福而是虚无。
消费升级,是饮鸩止渴。正如吸毒的人吸到最后处在极乐之中,却还觉得吸得不够多不够爽。最后过量od而死——一种常见的死法。
就好像吃到最饱的时候就是你开始饿的时候,像钟摆一样划到最高点,停不下来。
人就像前面挂了胡萝卜的驴子,骑在人身上的就是消费主义。资本家也不过是资本主义的高级奴隶和管家。
你离当初那个岛,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停不下虚无空洞的人,是没有力量对抗欲望的人克制自己的人,内心都是弱小可怜的模样。色厉内荏。
掌握平衡的人,勉强可以自制。
内心充实的人,不害怕失去多余的东西。
当你失去了平衡,开始异化消费,你就要小心了,你的心理已经开始其变化而不受控制了。
犬儒主义哲学家的始祖第欧根尼一生践行着“不拥有任何财产”的生活方式。据说他住在大木桶,经常躺着晒太阳。(最初的犬儒主义注重内在,和今天那些注重外在钱财,只关心钱其他都无所谓的犬儒不一样)
亚历山大大帝对他很好奇,于是去拜访这位奇人,并说能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只要他提出。
第欧根尼回复说:
陛下,有一件事您确实可以帮到我。
能否请你闪到一边去,别挡着我晒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