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文化与性别
很多人都喜欢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这一章提出的另一个观点我觉得也很重要。就是同伴相传的文化影响。 基因的影响大约只能解释个体人格特质差异的50%,共同的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只能解释0~10%的人格差异,剩下的40~50%是同伴的影响。 我想了想我自己性格受影响的原因。首先是基因。其实我对小时候自己的性格还是有点印象的,特别横,喜欢和大人告哥哥的状,遇到事情特别喜欢哭。这些不知道是不是基因里带来的。 父母家庭对我的影响,可能小时候家庭不是很好,过得很节俭,当然我不节俭。就是那种对金钱的观念受家里影响最深吧。父亲说话总是急吼吼的,语气很冲,像是在凶人。其实父亲的兄弟姐妹说话也是这样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就影响我和父亲说话的时候,一听见他很冲的语气,我就很不耐烦,没有心思继续听,自己语气也会克制不住地变得这样。所以在外面,一般我的性格还是挺好的,不会轻易发脾气,但是就是遇到凶我或者语气很冲的人,我就忍不住和他们对着干,自己脾气就会失控。 同伴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我的很多爱好都受到了身边朋友的影响。至于性格我想也有。我小时候,性格是很活泼开朗的,见到大人也会不认生。后来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吧,家里的亲戚都说我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了,变得内向了。我也知道我的变化,原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同伴,但是我在同伴面前还是很开朗的。 一个小团体,大家都喜欢一样的动漫,听一样的歌,追同一个偶像,兴趣爱好都趋于一样。好像不一样,就不合群。我那个时候特别害怕和她们不一样。 现在,其实很多人何尝不是跟随大众的潮流,生怕自己落伍被抛弃。但是身边朋友换了一茬又一茬,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中都经历遍了,才发现,其实,和别人是不是要有一样的话题或者一样的兴趣并不重要。那些人最后都会离开,偶尔相聚罢了。重要的是经营自己的生活,看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格外珍惜由我自己主动去喜欢的东西。好像那些才代表了真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