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青年
几个月前,我来到了一个除了足球,其他一无所知的非洲国家——喀麦隆。虽然不是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但却是第一次有机会在未来几年里深入了解这个遥远的国度。
喀麦隆位于中部非洲,毗邻几内亚湾,边境从大西洋向东深入非洲腹地,向北进入撒哈拉以南的荒漠,地理区域的跨度孕育了多样的气候,同时也带来了多元文化和族群的交融。

喀麦隆有多种宗教信仰,主要为基督教,北部靠近萨勒赫地区受伊斯兰文明影响,信仰伊斯兰教,目前穆斯林占总人口的20%。同时,喀麦隆也是Bilingual country,大部分地区通行法语,由于殖民历史的原因,西南和西北地区使用英语,约占总人口的20%。
喀麦隆无论国土面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在非洲54个国家中都只排在中下游。现任总统保罗·比亚自1982年就任后执政至今,2018年又一次赢得大选,开启了新的7年任期。在典型的非洲强人政治领导下,喀麦隆整体政治局势稳定,是非洲为数不多的长期没有动荡的国家。直到近几年,英语区危机开始逐渐挑战现有体制的稳定。
谈起对喀麦隆的印象,能从很多方面说起。这里首先说说我了解的喀麦隆年轻人。
“Don't be shy!”
来喀两个月后,报名了一家语言学校,每周一至周四晚准时上课。语言学校大概和国内的培训班类似,测试水平后分班进行小班教学。我所在的班级有12名学生,均是当地人,有在读的大学生,也有已经工作的,大家年龄基本相仿。
几节课下来,第一感觉是课堂的氛围严肃,大家都埋头听课,很少发言提问,做Presentation也会比较拘谨,让人想起了国内的课堂。课上老师不断活跃气氛,“Don't be shy!”,鼓励大家主动起来。
社交上也是这样,我中途加入课程,第一次上课除了老师,没有其他同学主动来打招呼、自我介绍。开始的几次见面,也多是我主动引出话题聊天。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当地年轻人也基本如此,并不会主动找你聊天,这和我以往认为黑人很外向的印象有很大差别。虽然喀麦隆人在社交上表现的内敛,但熟悉后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十分热情,也爱开玩笑,只能说远不是美式的那种sociable吧。

爱干净、讲时尚的非洲人?
听许多人都抱怨过非洲人不爱干净、体味感人,可能是接触群体的不同,我很少遇到这种情况。上课的教室不大,挤着十几个人,却很少闻到异味,也没有刺鼻的香水味。每周末陪练口语的家教,服装干净得体,近距离接触也很正常。去外地出差,当地为同行的雇员安排了条件一般的免费住宿,雇员说不方便洗澡,于是自己花钱出去住。大街上看到当地学生都统一穿着校服,既不是中国式运动服,也不是欧美式制服,而是融合了一些非洲传统服饰特点的纯色便装,看起来十分整洁。
细心观察发现,当地的年轻人也很注重时尚,除了隔一两周就换一次不同风格不同颜色假发的女性,男青年们戒指、手链、手表、衣服也各有心思。虽然服饰的材质、风格以及搭配一言难尽,但可以看出,尽管国家贫穷落后,人均收入很低,在对美的追求上,年轻人一点都不落伍。
周末去哪里
来非洲前就已经听说这里物质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乏味,可来了后才深切感受到什么叫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匮乏。首都雅温得没有商场,没有电影院,没有图书馆。一家孤零零的小动物园,几只猩猩、一只狮子和一池子鳄鱼。国家博物馆展品乏善可陈,美术馆艺术展等文化活动几乎为零。有一家法国超市,占据市中心老旧建筑的一层楼,近来新开了家乐福,逛超市是唯一的娱乐活动。
我问了很多当地人,你们周末都干什么,有没有好玩的地方推荐。班上同学们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说周末就呆在家里。雇员们说,打扫卫生、收拾屋子、睡觉或者踢踢足球。家教Kelvin说,洗衣服、待在家里,偶尔和朋友喝啤酒。下课后带他去总统府旁的半山腰公园,也是雅温得少有的几个公园之一,在当地生活了八年的他竟说自己从没来过。

你要有一个在政府工作的叔叔
对喀麦隆年轻人来说想找一份工作很难,国家经济的落后使得失业率极高,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往往要在家待业很久,靠各种零工或兼职混日子。雇员Ibrahim研究生毕业,在家呆了两年才经人介绍来此上班。我问他大学生好找工作吗,他连声摇头,用仅有的英语词汇说“NO, NO”,“Very difficult”。一次上课,老师提到校园招聘会,身边的同学们齐声抱怨,我们国家没有这种东西。家教Kelvin来自英语区,大学毕业后没能通过国家在编教师的考试,勉强找了个目前只有三个班开课的私立中学教书,工资低得可怜,还时常被拖欠。他说国家教师考试不公布分数线,里面有很多腐败。问他什么工作最赚钱?他说做生意和公务员。怎么成为公务员?回答说你要申请,然后有一个在政府工作的叔叔。
其实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喀麦隆经济曾有过强劲增长,1987年人均GDP就达到1400美元,而2018年,喀麦隆人均GDP才刚刚迈过1500美元,可以说三十年来,整个国家的经济近乎停滞。同时,喀麦隆的人口规模从1980年代1000万人增长到如今约2500万人,经济发展的缓慢伴随着人口的急速扩张,就业压力可想而知。现在对于喀麦隆人,能找到一个每月10万非郎(约合1200多元人民币)收入的工作,就已经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