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满满
好久没来跟自己来聊聊。元气满满的一天,大风,虽然睡眠依旧不足,但感觉精神头还行。早上起来天蒙蒙亮今天是个大风阴天,和研友语音背书,喝一杯开水,吃一份早餐,生活有序。连续七点前起床的一个月,这是以前完全不敢相信的自己可以做到的早起。早起的感觉很棒,遗憾的是与早睡配合就好了,现在每天一点到一点半左右才上床,真正睡眠时间都是五个小时左右,实在有点熬人,但是老是晚上控制不住时间。每天早上喝水吃早饭七点到八点一刻和研友抽背,上班的日子八点二十五左右出发去上班,周末的日子好得多,可以跟研友多聊几句,要么就是背完书可以休息休息,不用想着接下来去上班。晚上有做不完的事,同时自己又磨磨蹭蹭,在家里就算手机锁了看不了手机也是东吃吃西弄弄浪费很多时间,晚上就只能带晚去完成当日任务的最少基本线。客观说好累,但是也奇怪,内心还满足的,尤其是每当早上互背我背的很熟,感觉很有成就感。我总是想通了,追求掌握目标,不追求成绩目标,努力一试,考不上就当学知识,还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难度大的事,要低的动机水平,总之佛系面对结果,背水一战,才能收获效益最大化。努力总会有回报吧,每天磨磨蹭蹭也浪掉很多时间,但是好在每天都向前,周末教辅机构模拟考,60道选择题只错了4个,说是这个正确率算是很高,还是比较满意的,大题基本上也知道思路,就是我背诵第二轮还没结束,等结束了应该会更好。教辅给我配的1对1小老师是个很好很好的小姐姐,虽然不知道她有没有我大,她男票和我一个大学毕业的,我之前的小老师我不是很满意所以换了一个。她是在职但是最后两个月辞职考上了而且全日制,人特别好,学咨询方向。我对她说你真的很适合做咨询,总是带给我积极的一面,每当我感觉背的不精确了,她会说你背的是对的,意思出来了就可以,出现记不起来也是一点点耐心引导,一直鼓励,总是支持,给了我很多力量,我也可以越做越好。不过她最近考了教师资格证,毕竟要做咨询,督导实习太烧钱了,她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生活嘛,更多的时候服从现实和命运的调配。现在每天就是背书,做题,政治还没怎么开始,除了做事和浪费时间然后就是有些焦虑,对还没做的事得焦虑,对以后的焦虑。不过学了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后我就发现我有这种倾向,很多A型性格的人都会多多少少这样。考研这段时间,真正感觉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然我每次要进入这个黄金屋也就是进入状态都要花费很多时间捂脸(*/∇\*)),不管考没考上,学习的过程还是很快乐的,心理学的各种理论都很有意思,还有那些极富魅力的心理学家,上次和小老师聊荣格,聊到他的过往和经历以及宗教神秘系统的人格理论,然后去百度他的经历,非常有意思,家里七个叔叔都是神职人员,老爸是牧师,老妈也是搞宗教的。小老师说特别喜欢荣格,觉得他帅且有才,不过我去看了下感觉他帅嘛一般但是真的很有个人魅力。文科的学习,尤其是心理学,我觉得目前为止学习的内容对我帮助或者说影响最大的是,他教会我包容不确定。什么事包容不确定,就是一个事件的原因或者解释,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说法各说各的理,谁是对的?没有对错,只是一种观点,它是一种没有标准答案的标准答案,考试问一个因素,把几个心理学家对她的解释理论都写出来了就可以了,然后说他们的优缺点,相互作用关系。谁对谁错没有定论,不同的评价,包容并蓄,永远辩证,永远多重角度看待问题,永远不是绝对化的看待问题,而是永远柔和的理解,体会他人的观点和情感,找到他们的合理性,开放而在发展的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的答案,文科的魅力,是以前学理科一是一二是二的感觉很不一样,学理科学多了就容易绝对化思维,产生不合理信念其实很不好,就是在生活中很容易觉得一个事怎么不是怎样的就是错的,某人做出了某些行为就是奇葩的等等,太非黑即白,不包容不理解。当然上次小老师纠正我,心理学还是有文科有理科的,而且一半一半,那些严谨的实验,统计学的方法,不比我学的电路简单,只是目前初试只考察统计的一小部分,但是以后想好好学,还是有很多复杂的理科的实验设计、统计的事情要做。
碎碎念最后,心理学副作用,让我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与家人应该如何相处,学会包容,学会宽容,支持,治愈。导学课记得有个老师说过,他觉得看那些心理学的学者学术水平如何,一眼外表就能看出来,心态平和,态度如水柔软而有力,总是看起来温婉微笑的就是学的好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发脾气,总是愤怒愤世嫉俗,必然是心理学没学好。哈哈,感觉他把心理学都说成修行了,不过我觉得是会有影响,现在觉得自己于之前相比好很多,但是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原生家庭的一些特点不是我的挡箭牌,人都有优点缺点,父母也是人,他们的缺点可能确实造成了我的某些问题,但远远不是我的问题的全部来源和躺倒不干批判的理由,相反他们的优点甚至遗传基因无意中也塑造了自己的优点,只是自己通常注意不到自己已有的和已经完成的东西。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只想我自己要怎么去做一个平和有力智慧的人,这估计要花费很多很多年,智慧和聪明不一样,他需要阅历,需要多看书多思考多接触不同的观点。
哈佛大学对幸福感调查了七十年追踪成功人士平民很多不同的人,研究人们获得最终感到幸福的要素。最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让人获得持久幸福感的,不管是对于各种领域的成功人士还是平民,不是成就,不是金钱,而是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包括亲密关系,与一般人的社会接触关系等等。良好的关系才是维持幸福的关键。这也是解开了为什么自己总是在追求这追求那,得到之后又还是继续焦虑,我觉得自己永远不满足,这样就算成功了也是得不到幸福的,会不停的找到新的人进行比较,始终没有满足的点。但是如果我们与亲密关系与社会保持良好的交互状态,有良好的关系,我们是会在一个更好更舒服的环境中,不会有过多的内耗,而是会更容易去专注自己要做的事。
久违的日记,希望晚上能效率高点,晚上早点睡,目前最大的诉求。以上。
2019.11.18一些思考,送给以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