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觉得《小丑》有“煽动”性
最近看到几篇为《小丑》打一星的影评,大抵批判的是人物塑造得过于单薄,逻辑上的硬伤,剧情设置牵强等,这些就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也无意去逐个评论。至少bgm,镜头语言,主角表演都是我的菜!尤其如果电影100分,50分都要归功于杰昆。
我主要感到意外的是,这些一星评论们所说的“电影三观不正,具有煽动性”。当然这样认为的人不是少数,也不是完全不存在“煽动”的可能性,毕竟美国军方也发出通告,在电影上映期间要小心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恐袭活动。但是为什么我在两次观看的时候,完全没有解读出“社会待我不好,所以我恶魔化是对的”这样可以被用来煽动的意味呢?
一个高赞评论的原话是:
众多反社会犯罪片的共同之处:艺术的展现犯罪过程,但并不为犯罪者的杀人动机圆场。可亚瑟被刻画得和那些杀人狂不太一样了:他是这个社会的弱者、他饱受欺凌、他奋起反击、他华丽蜕变。他的无辜,让人觉得,欺负他的人都该死。
反社会题材电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对惨无人道的恶行感到恶心,才能起到一个健康的平衡。
Well Well Well,认为电影在为Joker的犯罪背书,大概就是这些人们所认为的煽动性的来源了。但我觉得这样的看法实际上混淆了两件事:Explanation和Justification,就像媒体如果深入挖掘某罪犯的悲惨身世会招致一部分人的反感,认为这是在为罪行开脱一样。那我们来看看电影,导演究竟用的是explanatory还是justificatory的表达呢?
首先,Joker所处的哥谭市,是一个阶级严重对立,法制荡然无存的混乱社会。Joker的心理治疗师在机构被裁掉时对他说:They don't give shit on people like you, They don't give shit on people like me either. 且不说亚瑟这样精神有疾病的边缘人,连福利机构的普通工作人员也是被忽视的。这就是在解释,暴行自然有它的滋生土壤,人权被漠视、法制被摧毁的社会会滋生犯罪,不是说明犯罪是对的,而是说明这个土壤是有毒的,是坏的。That's explanation.
第二,Joker的成长路程里,被同样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虐待,被同事无端陷害,被路人无理殴打。发现他母亲虐待他的机构没有更好的干预措施,福利机构提供的心理咨询也是敷衍的每周重复相同的问题。亚瑟从外部感受到的漠视和敌意远远大于温情,得了笑病却因为大家都不理解而遭受白眼(对比艾滋病、自闭症等的普及力度来看呢?)。这些导致了他的暴力,同样也不是说暴力就是对的是值得提倡的,而是说明社会的关怀和干预机制出了问题,Explanation.
第三,来探讨一下Joker的罪行。脱口秀主持人说哥谭因为亚瑟在地铁里杀了三个人而变成了这样,totally过于甩锅了。我们说对一个罪犯量刑的时候,要看他当时状态的杀人动机。Joker杀那三个人时是为了把哥谭市搅得更乱,为了让警察受伤,为了再死更多人吗?不见得,当时他只是执行社会没能给他的,他自认为的正义之举:干掉欺负我的三个人,给出杀人动机不等于宣扬杀人正确吧?那会觉得这个行为justify的是哪些人呢?电影里告诉你:是哥谭市打砸烧的戴着小丑面具的人们,需要完全忽视暴力的不正当性只怪社会并且希望通过毁灭手段解决问题的人。把他这个随机行为解释为target for the rich的也是这群人,并不是Joker自己。接下来,Joker杀掉母亲,毁灭亲情;杀掉同事,毁灭友情;杀掉莫瑞,毁灭理想。导演为Joker杀的这几个人都给出了explanation。最吊诡的一点是,从Joker自己的视野看,与其说他毁灭社会,其实看上去是在自我毁灭,毁灭亲情友情理想,最后说I have nothing to lose,最终才变成对心理治疗师下手的无差别杀人式恶魔(此前他并没有杀对他报以微笑的女同事和给予善意的小个子同事) : 一个自我毁灭的人,反而成了毁灭别人的狂热分子们的偶像?Joker杀人当然错了,但是但凡有一些温情给他,不都可以避免?我认为这才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事情,他不是告诉我们你看小丑这么惨,他杀人应该,如果社会迫害了你你就应该毁灭社会,毁灭所有人;他告诉我们的明明是,这个世界并非是天降恶魔,如果社会堕落到一定地步,最弱的人都会变成最可怕的恶魔,因此我们应该对社会的发展时刻保持警惕,应该对身边的人们多一些温情,不给恶魔以滋养的土壤。那些忿然觉得电影是在煽动暴乱,是在传达暴力正确的人就没看到,如果杀人真的被导演认为是正确的,那些戴着面具的人们为何被刻画的如此幼稚呢?(地铁上互相攻击...)最后为何画面不是定格在小丑被众人拥护的那个背影镜头呢?最后在病院戴着手铐的镜头岂不画蛇添足了?抱歉,我格局太小,真没看出来宣扬暴力...
至于上面所引用的那个影评作者,认为反社会题材电影应该刻画那种天然反社会人格的杀人魔头,应该表现让人恶心的暴行,不该为犯罪找动机,我真是头都笑掉了。9012年了,还有希望非黑即白,恶必须恶得纯粹的人呢。不过“不该为犯罪圆动机”这一点让我突然想到了我对死刑这个问题经历的理解的转变。
我年轻时是那种坚决支持死刑的,蓄意杀人了就该死刑啊,凭什么废除死刑啊简直没有道理嘛!totally朴素的自然法观念。后来大概老了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了(误)?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对那些杀人犯进行深入分析,为什么要采访调查,为什么展现他们悲惨的经历之类的东西?就为了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让我们意识到摘掉杀人犯这个标签他们也是人?渐渐的我为自己找到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只是可能,并没有关于死刑废除原因的系统知识),就像小丑电影表现的那样,导演给出了一个恶人养成过程中,社会和每个普通人起到的“推动力”,如果一个罪犯走到杀人的地步,除了自身触犯法律的错误以外,社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那么凭什么要通过剥夺他生命的方式来只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呢?对社会的“惩处”在哪里呢?废除死刑改为无期徒刑的话,社会就要承担起利用社会资源来对罪犯进行或改造或教化或只是提供监狱吃住的责任,因为他犯罪不只是他自己的错。再强调一次,说犯罪不只是罪犯本身的错,并不是在为罪行开脱!是找寻原因从而预防罪犯的诞生。同样的,媒体来讲述罪犯的身世经历,也可以为大众提供全面的视角去理解犯罪行为的产生,在教育小孩时,在对待他人时有一声警钟。
最后,电影看了两遍,第一次韩语字幕英语原声,倒也没有对剧情理解产生什么影响,因为电影的镜头语言,bgm和杰昆的表演基本撑起来了。第二次看比第一次更加致郁,从头到尾的压抑,即使是Joker“华丽脱变”,bmg突然明快,在楼梯上独舞那段,我也看得很难受,我知道这个人要完全恶魔化了,而到那时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我想我处在亚瑟那样的环境,经受那样的成长,我大概会早早自我了断,也走不上杀人之路。我回答不了,如果社会亏待了你,你该怎么办的问题,导演也只是回答了你大概会怎么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但我大抵不会通过毁灭的手段。关于电影里Joker的笑症,我看到有些影评人说导演为了病而设计出这样无厘头的病,但实际上真的是有这样的病的,笑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情绪表达,无论是感到抱歉、压力、紧张等都会不受控而笑,对这样的人群多点温情,大概就是我们所能做的最简单的避免哥谭化的举措了。那些阶级对立、 贫富差距的问题,太深太难,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都有责任,如果真到了需要暴乱才能纠正这一切的那天,我希望我已经不在了。
不不不我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