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申请那些不能不说的六大签证误区
计划到美国留学的同学们似乎每年都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比如签证季到了,会听到“美国签证收紧了”,“过签率今年又创新低了,好多人多被拒签了”“现在去美国受限很多”……各种言论让申请美国学校的同学瑟瑟发抖,已经申请的同学更是坐立不安,特别是今年中美关系起起伏伏,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签证也在媒体的报道下一度十分紧张。更有赴美留学生在海关遭遇盘问、小黑屋及遣返事件增多,之前更有华裔科学家被美国大学解雇被驱逐等等消息。让留学美国的学生都感叹“太难了”。那么留学美国申请现状真的这么艰难么?今天和小狸一起来解开疑虑吧!

留美误区一:美国政府和美国大学由于中美关系紧张而不太欢迎中国留学生
中美关系对于美国的留学市场产生了影响,但对留学市场影响最大的不是来自于美国政府或美国大学,而是媒体的过度解读。负面报道被广泛关注传播。同时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等宏观层面的竞争,还有各留学机构内部业务见的竞争等等因素导向对赴美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误区二:多数机构反映赴美留学人数锐减
根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F1签证发放数据显示,2018年Q2的F1的签证发放总数是51526,2019年的Q2F1签证发放了59153,增幅54.8%。那么为什么说赴美留学人数锐减呢?原因之一是目前国内提供申请服务和签证的机会很多,很多机构将传统留学服务机构的生源分流了,所以呈现出赴美留学人数锐减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同学们会感觉美国签证难?
首先,B类签证的拒签数量从2016年的12.35%到2018年的17%,拒签率的升高带来对获签率下降的错误判断,实际上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

其次,美国政府确实是在管控中国的公派留学签证,在留学生交往方面,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联邦政府对中国部分专业赴美学生进行签证限制,延长签证审查周期、缩短有效期, 拒签率上升。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统计,2018年我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0313人,其中因签证问题无法按原计划赴美331人,占计划派出人数3.2%;2019年1月至3月,中方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353人,因签证问题未能成行182人,占计划派出人数13.5%。2018年以来,美国以反间谍为由吊销或重新审查中方赴美人员签证,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扩散,近期美方还取消了一批中方从事中美关系研究学者赴美十年签证。实际上赴美留学的人数比例变化较之前并不大。
最后,赴美留学生遭遇海关盘问遣返情况发生的占比很低,但其造成舆论负面影响极大。 以上几种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大家对美国签证遭遇低谷的误判,这种负面消息实际上与真实情况存在明显偏差。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判断赴美留学的人数比例来看,并没有出现下降。
误区三:所有STEM专业均属敏感专业
不是所有STEM专业都是敏感专业,会被拒签。虽然最敏感的签证申请方向确实是STEM专业,但不是所有STEM专业都是敏感会被拒签的专业,其涵盖范围非常广。STEM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数学(Mathematics)首字母组成,是美国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的一项计划。
具体来说STEM四门学科四大类专业,包含了具体的415个专业,常见的有专业有:1、精算;2、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工程;3、电气工程;4、信息系统;5、建筑工程;6、网络技术;7、生物医药;8、食品科学;9、机械工程;10、石油工程。
现实状况是怎样呢?针对STEM专业的赴美留学申请者提交的材料的行政审核的周期有所延长,前两年仅需四到六周时间,现在部分需要两到三月。其中敏感专业一般包括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定位导航,微处理器,量子信息,空气动力学,先进材料等高精尖或者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近两年保护力度有所加大。其实前几年签证形势最好的时候,敏感专业也会被拒签,被拒签的学生仅给1年F1签证。所以,凡是敏感专业的赴美留学申请,美国一直持有谨慎发放签证的态度,和审核非常严格的规则。那么申请STEM专业的同学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签证通过率呢?
1.完善的书面资料是关键前提
现在拒签比例确实较高,为加快行政审核速度,需要向签证官提供最完备的个人材料,避免补材料耽误周期。最好在在准备签证期间,将研究计划,导师以及实验室的相关文件准备齐全,方便行政审核,打消疑虑,以加快流程缩短时间。
2.面签的表现是成败关键
对于敏感专业的学生面签时,尽可能积极主动与签证官去沟通交流,这是比较重要的。向面签官介绍自己留学的必要性以及所学专业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情况,使签证官认识到所学专业并不具备任何敏感因素,以降低拒签的可能性。
另外影响同学们拒签的原因还有就是签证官基本上是文科出身,同学们在向他叙述时可能会解释不到位导致签证官直接拒签,事实上这些理科生的专业并没有很敏感。所以在准备面签时尽量用简单易懂的叙述方式向面签官叙述。

误区四:中美关系波动会对赴美留学签证直接影响
中美关系是否对留学美国的签证申请带来影响呢? 其实中美是处于边竞争边磋商的状态,但大趋势上是良好的走向。而留学,作为出国服务贸易行业领域的一支,不会狭隘的只受到国家政治环境的唯一影响。美国具备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中国则是大量接受国际化教育资源的需要,所以赴美留学不仅仅受国家外交政治影响,还受供需关系的影响。
误区五:赴美留学后在当地就业越来越难赴美留学就业的难易程度这是相对而言的,从绝对值上讲,赴美留学就业相反是越来越容易,比如从H1B签证的供不应求就不难看出。在金融危机之前,H1B签证不需要摇号,完全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现在则是招国际学生的企业日渐增多,美国的失业率也一直在下降,这其实是就业形势变好的一种乐观讯号。
为什么美国留学生会有工作难找的错觉?
第一,求职群体基数大,留学生之间就业竞争加剧
客观上看中国留学生的平均水平明显下降。2006年学生的托福成绩基本是630~670分,接近满分。现在赴美留学人数一年30多万人,人均成绩在下降。而美国企业和大学招人标准并无变化。近几年和创的学生很大比例在美国已经就业,尤其是理工科学生。这也表示,从绝对值上讲,招人标准并没有变化太多,只是留学人数在增加。而进入求职就业市场的人才质量在下降。
第二,H1B签证配额短缺,导致一些企业只能聘用本地人
因为一些国际学生找到工作但摇不中H1B签证,OPT签证时间到期后就只能回国。客观上来讲,这会增加H1B签证的成本,所以门槛自然会有所提高,造成普遍认为赴美留学就业很难的误判。
误区六:去不成美国,就去英国、澳洲,反正都是留学,都讲英语。赴美留学学生群体有着对美国自由、民主、奔放、多民族包容的文化氛围的喜爱,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热爱美国的科研氛围,学术自由,向往美国的学术环境。
目前在美国就业优势比较大的,理工科类如计算机,统计,数据科学等。专科类的除了一直以来相对好就业的会计,现在最热门的是商业分析,它是划归到STEM专业里面,有着商科专业方向。金融一直没有太大变化,能找到工作,有很多都是STEM专业,但因其门槛相对高一点,竞争人数少,人群比例无明显变化。
也有少数人对美国留学持相对模糊态度,目标不太坚定的群体,最易受别人影响。如果只是需要留学经历,可能会选择英澳欧亚等国留学,而也有一部分同学是看重美国的教育科研环境,希望通过自身能力就业甚至移民还是会考虑美国。所以在同学们申请留学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留学?希望通过留学获得什么?明白自己目标和目的后再根据各个国家的优缺点进行选择,这样受环境的影响较少,也容易实现长远规划。
以上就是在申请美国留学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出现的6大误区,很多误区的产生是由于同学们信息了解不全面而导致的。现在小狸为大家解开疑虑,让同学们能从留学行业的现状和客观因素来了解美国留学申请的现状。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申请学校或正在申请签证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