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成功人士的风光秀场?

▼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Grace

最近因为个人工作的原因,接触了多位在行业内比较喜欢“露面”,以及比较符合大众审美认为“品质生活”的所谓大咖人物,逐一与他们深聊后发现,这些大咖们的年龄几乎都在40岁左右,在这一“尴尬”年龄当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似乎是“成功的也就成功了,不成功应该来说接下来就比较难成功”,而他们应该处于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少有成绩”阶段,他们拥有一颗迫切需要被证明自己已经获得成功的内心,迫切需要用“成功人士”来标签自己。
于是乎,你会发现他们微信朋友圈全是各种“炫”,一天多发五六天刷屏的动态,少则发也是每天一条的状态,内容无非不是在坐飞机出差的路上,就是各种五星级酒店住宿过的痕迹;不是在深夜加班的高档写字楼上,就是与客户谈笑风生妆容精致的自拍模样。过去在我的朋友圈偶尔会出现这些个别的人物,但是近期与这类型的人同频接触后,你会发现这一群体几乎都会呈现相同的朋友圈风格,不关文案的高级或是朴素,里面几乎映射的唯一现象就是:我很忙,我有钱,我很有品味,以及我很成功。
为何他们如此迫切,如此不辛劳累地希望从他/她各个方面360度无死角地获得别人认可的成功呢?我们除去那些为了显摆自己的优势而让合作商或者客户放心的要素,这也许是其中的一点,但我相信绝对不是占主要的因素,据我的洞察里面可能有几点的因素:
第一离不开虚荣心作祟。虚荣心是人初始状态普遍的心理,是人初心起步的第一动力,也许正是有了你自己并未察觉的小小虚荣心,你才会不頋一切的投入,但过了的虚荣心也许就会给自己增加不少的麻烦。有人说:“虚荣的人被智者轻视,被愚者倾服,被阿谀者崇拜,被自己奴役。”虚荣心的对立面是实在性,虚荣心追求的是表面的荣光,而人生事实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百年之长过程,靠虚荣心可以荣光一阵子,但终究是不牢靠。他们呈现如此疲累的状态,也许就是虚荣心一开始了,就需要每日涌现各种层次的逼格来支撑这些荣光了。
就如其中一位受访者在开车的路上,都要抓住等红灯的间隙来发一条朋友圈,内容是他被颁发成为某个奖项的获得者,如此迫切又如此地劳累呀。
第二,这可能跟中国人喝红酒是一样的道理,在中国的富豪里几乎有着95%的人群并没有真正了解红酒文化或是红酒知识,但不妨碍他们依然每晚喜欢喝着十几万一瓶的拉菲与朋友们谈笑风生,红酒是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握杯与高昂的红酒本身象征的就是财富与逼格,喝着它就代表着拥有财富与逼格。同理,他们的各种炫,各种不拒绝任何曝光自己的机会,可能不太注重内容本身是什么,而是背后代表的意义,也是代表了资源优势的拥有者,希望透过这些,来佐证自己目前似乎是成功的证据吧。

第三,他们几乎在工作与生活中划了等号,相当一部分人也许试图憋开两者的区别,认为工作还是不完全等于生活,但是他们明明就是做着工作等于生活的事,一个人如果没有生活,只有工作呈现的状态难道不是疲累的吗?也许状态保持不错,但那种被慌忙的工作填满所有时间的人,他是没法静下来好好听听身边的人说的话,好好去品尝一杯美酒以及好好听一首动听的歌。他们所有的时间都去拼事业,无非希望获得财富与成功。
如同采访的一位文化产业的女性大咖谈到现在的自己跟过去18岁的自己不同了,多了更加立体与色彩的自己,我问:“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现在会跟过去的18岁聊些什么?”她听了哈哈大笑,笑我十分可爱,问题问得就像拍电影似的,而这个问题确实不在我的提纲里,是在我的心里,我好奇她们花尽力气看过繁华后,会跟年轻的自己说些什么。
“我会跟18岁的自己说,不要认为拼尽全力努力了就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会的,年轻的自己认为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获得,如果没有获得就一定是自己不够努力,所以我一直非常非常地努力,现在的我,知道努力了,获不获得就看天时地利人和,获得就靠天意说了算,努力是一定的,但如果没有获得,就是命中注定的。”她认真地回答说。
40岁的人被说中年人不如狗,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背地里哭了还不能让人知道,事业与家庭也许正在承受不同程度地创伤,也许只有成功了,才会收获巅峰的人生,但是成功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定义都不同,有些人认为他们如此忙碌却没有时间享受金钱带来的快乐很可怜,而有些人认为只懂得享受金钱却在人生最宝贵岁月里没有拼尽全力去拼一把很可怜……
40岁,这些迫切需要用成功人士标签自己的人,请你们一定要好好享受眼前的这顿美食,偶尔开过的一瓶美酒,以及家人念叨的家短里长,心能装得下大事,也能记得住小事,也许成功才会真正地快乐。
- END -

■编辑排版|Six,开心就好,开心就giao!
■ 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独立思考的人自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