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讨好型人格(中)
在原生家庭里,父母的情绪不稳定,或者吝啬于对孩子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就会造成孩子的过度讨好。长大后,他们就会成为成人社会中的“感情乞讨者”。 他们通常有以下的状态: 1.不敢拒绝别人,自我价值感低 由于童年时长期被父母否定,他们习惯对自我持有消极的认知,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遇到问题总是下意识自我批判。 越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就越希望通过无止境的付出被别人需要和肯定,于是他们会以卑微的姿态去亲近别人。别人的要求他们照单全收,拒绝别人对他们来说比登天还难,只因为他们不愿让别人失望,更害怕得到别人的指责、不满与批评。这些消极的反应,都会把他们 拖入童年时跟父母相处的紧绷回忆里。 2.极度缺乏内心安全感 过度配合父母需求的孩子很容易畏首畏尾、精神紧张。成年以后,这样的孩子往往对人和事物过度敏感、患得患失,于是他们更努力地付出,甚至卑微讨好。不安全的成长氛围让他们在长大后也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3.很容易遇到“问题伴侣” 小时候缺乏足够关爱的孩子,成年后最应该重视的问题是亲密关系。 讨好型人格更容易遇到那种“问题伴侣”,因为讨好是他们习惯的关系模式,这让他们觉得熟悉和安全。 在潜意识里,他们需要一个类似父母一般需要取悦的人,通过他们的认可和肯定证明自己被爱的价值。然后像当初讨好父母一样,他们会一次次讨好问题伴侣,但越是善解人意,恐怕越是得不到真爱。 李玉枚老师转发,文字by 浅仁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