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刑
在洛阳古都的每个井盖下,据说都是尸骨未寒,蝼蚁遍存,在邙山附近的井盖下囚犯的尸骨和帝王将相的陵墓不过百米,不过一个挖开金碧辉煌,手镯银器,一个挖开只有嶙峋的白骨和虫鸟粪的残骸,考古学家很容易分辨古代这里是有井盖的,只是后来都被附近的河南人偷了。 据考古学家求证,这一切都源于西晋时期残酷的刑罚—井盖刑。 晋惠帝朝政时,其王愚钝痴呆,骄奢淫逸,税役繁重,天下大乱,时河南百姓大饥,人相食。树皮草根鞋底观音土都被吃完了,驻马店一村民便想出一法,用路边井盖去换一口黑粮,人们见如此就有粮食吃,便都效仿如是,遂传至整个河南,人皆若此,此事传到当时洛邑帝王司马衷耳内便说百姓无粟米,何不食肉糜? 这井盖都是国家的,也就是朕的,朕的东西百姓怎么能随意乱拿换粮,况且听说朕的华林园里的井盖都被太监偷了,对这些人必须予以严惩,遂唤来刑部尚书让其安排一个酷刑以供惩戒。尚书郎范頵连忙安排手下姥姥们共同商量制订了—井盖刑。 井盖刑非常残忍,在中国历史上残酷程度是仅次于凌迟的刑罚,晋惠帝对于偷盗井盖的犯人都处以井盖刑,对于这些犯人一般扔在由他自己偷掉的井盖下面,如果找不到出处就随意丢在河南地域四处散乱的没有井盖的枯井,让他们在井盖下看着看似可以逃出去的天空,可实际上怎么爬也爬不出去,这些人就只能像西西弗斯一样,最终留下一堆尸骨在井下,也省的刽子手去清理。 井盖刑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省监狱的建筑适用量,合理分配,天然利用,废物循环,适用起来简便快捷,而且河南地域到处都是没有井盖的自然天井。这个刑罚从西晋一直实行到晚清时期,据说到了北魏实行时候,河南每个井盖下已经都是白骨皑皑了,刑犯在井底踏着前人的尸体头骨,开始只会感到阴森害怕,几天后犯人们渴了尿喝完了就开始不由自主去吸尸体腐肉上的人血,去榨白骨上的人油,饿昏了就瘫倒在井里四处随意抓着旁边的东西往嘴里送,也不在意它到底是什么了。到了阴雨天,空气中散发着腐臭味,尸体、白骨、烂肉吸引着饥肠辘辘前来寻食的乌鸦,乌鸦叼着死去人白骨上陈碎的细肉,有时候乌鸦分不清哪个是死人哪个是活人,就也用嘴去叨刑犯闭着的眼睛。这个时候还存有力气的刑犯会拼尽全力去反抗,已经奄奄一息的犯人只能任由乌鸦在自己身上戳窟窿,最后自己也和身旁的白骨浑然一体,化为了这空间的一部分,成为了乌鸦和后来人的饭菜。 据传到了明朝时期,此刑罚由于过于残忍,朱元璋特地扩大了井盖刑的适用范围,不再仅仅适用于偷井盖的犯人,对于谋反叛乱的首犯也适用此刑。 清代以后,井盖刑被废除,河南人也变的很少去偷井盖,直到1942年,河南爆发出犹如当年晋惠帝时的大饥荒,就又想起来拿着井盖去换粮食吃了,可当时并不能换多少,当时的河南人也不知道他们十几年后还会重复这一壮举,不过不是去换粮食了而是无偿拿去炼钢。信阳地区的人也想不到十几年后北魏井盖下凄惨的景象又会在井盖上重演。 时至今日,人们每次来到洛阳的古墓博物馆,无不感叹墓室结构设计宏伟,无不惊叹地下棺材构造奇特,无不赞叹陪葬器皿首饰的豪华,可百米外井盖下数千上万阴阴森森的屈骨冤魂和虫尸鸟粪却鲜为人知。问河南人是否知道井盖刑,亦皆都闭口不谈。
-
林間惡熱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03 22:38:29
-
Cocktai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30 21:33:25
-
森泽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6 00:19:48
-
残响死灭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5 12:09:35
-
Xie3 Projec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5 11: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