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大佬关于建筑改行杂谈
大致是1990年到1995年左右,中国建筑市场刚刚起飞。国内培养的建筑人才还比较少,工作非常好找;不像现在这样每所大学都已经开办了建筑系,每年乌央央的大批年轻建筑师走入市场。

那时刚毕业的本科生往往直接就被委以重任,比如名校的学生,刚毕业中个大标什么的并不罕见。即使画效果图,那也是用3D简单建个模渲一渲就能跟人收一万一张的时代。
那时学建筑的人并不是因为这个专业红火才来的,他们上学的时候还没开始火。大家也没把这个专业看得很神圣,似乎并没有现在建筑学学生的那种专业神圣感。可能是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对一些国外建筑师进行神化,可能大家心目中标杆只有梁老啊,杨老啊,或者是设计院的总工。
这个时候中国才开始流行私家车,有些学生毕业后接一些私活,就买一辆小车,从东部一直开到西部去。那时没有现在那么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因此这样的旅行是十足的冒险。在美国,毕业的学生开车横穿北美大陆还是非常经典的保留项目,其中也有很多无人地带,比如沙漠和戈壁,可以在荒芜人烟的热浪里笔直地前行。

那个时代出国的建筑系学生据说全都改行了。 我最初听到的说法是男的改学IT,女的改学MBA。 后来一位现在做了某美国大学互动设计系负责人的老师告诉我,他们当年出国的时候,本科刚毕业,在国内做的是体育馆之类的大型项目,还能担纲。出国之后发现只有类似于十字路口改造这样的小型项目,还得跟各国移民建筑师来抢。于是所有人都改了行。
我觉得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精神十足,满腔都是豪情和勇气。 90年代初任何结构都还没有形成,任何分化也还没有出现。领导和职工都住在一个破楼里,大家都骑自行车上下班。只要在体制外,干什么都是创业。政府公务员、教师、设计院的都在想办法下海。其实也就是改行。

那时候改行没什么成本,因为看起来干什么都能赚钱。看到隔壁家初中学历的小伙子拉了支施工队就建起了高楼,或者对面的投机倒把分子炒股票又赚了多少钱,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手里的铁饭碗、高学历会有多要紧。
在国外的尤其,反正华人都在餐馆刷盘子,去干这个也不丢人,况且收入也不比建筑师低,所以不管怎么改行,只要一直都没忘记刷盘子的技术,就不至于完蛋。看到人家搞IT的动不动年薪十几万刀,还有个把人开了公司上了市,难免眼红。那时的美国比中国实在是好太多了,经济发达自不必说;政治上还稳定安全呢。90年代初的中国大学生们都是对政治害怕的,你懂的。出了国的就没有想回来的,那就妥妥当当地改行吧!
至于那一批改了行的建筑学生如今的状况,我并不清楚。那是看个人造化的。 那时出国就是为了出国而已,要在那边过上好的生活而已。
=================================================================
从90年代到目前,美国的建筑市场依然不景气。 倒是中国蓬勃发展的建筑市场还带动了美国的建筑业。据我所知美西很多建筑公司都靠中国项目撑着呢。有中国项目了就开始招人,还必须要招一两个中国学生专门联络业主;中国项目做完了就开始裁员。干的都是过一天算一天的买卖。
所不同的是中国的设计市场也开始饱和,建筑学生从一毕业就能做大项目变成了一毕业只能画厕所楼梯,设计院里领导岗位没空出来,进来的人却越来越多,年轻建筑师不但升职无望,收入还直线下降。现在东南大学附近的饭店服务员月收入普遍两千多,年轻建筑师月收入三千左右的大有人在。因此出了国的并没有感觉到特别大的落差。学生们体会到的是:不管在国内国外,年轻建筑师都跟刷盘子的地位差不多。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在国内,年轻建筑师也就是这几年才开始刷盘子的。

一边是火热的建筑市场,但自己没什么份额;另一边的夕阳产业的晚期,但只要找到工作至少还有依靠法律保障的中等收入。在中国,建筑师干几年一般能到20至30万;在美国,前面几年差不多也是4到5万美元,没啥区别。外加国内每年都是在轰轰烈烈的各种上马,各种打造,因此一眼望去似乎是机会遍地的光景,甚有诱惑。
政治上差别也开始缩小,虽然差别还是还大,但在国内的只要不遇上征地拆迁,随随便便就送命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在国外,在正式移民成为公民之前,一样是没有选举权。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不是看完《建党伟业》就心潮澎湃也想去建个党的那种仁兄,其实也是没啥区别。
没啥区别就意味着无须选择,在那边干几年,干不下去了回来干,都一样。学完了回国来接着干建筑没准还更好嘞。尤其是那种学了点参数化啊、数字化软件的哥儿姐们儿,是打算苦几年回来提升行业水准的。所以这几点一看,改行的成本就非常之高了,一是要放弃如火如荼的中国建筑市场,二是要放弃在美国好歹能过下去的刷盘子市场。所以不改行的话可进可退,看起来游刃有余,实则是温水煮青蛙。反倒是90年代的时候,仿佛就是悬崖边上该决定往那边的迷雾里跳了,在国外学一门新手艺,学IT或者去当园丁(正儿八经的帮人修草坪的,而不是教书育人的那种园丁)都比继续干建筑师强,从此或许能开始中产阶级小康生活,代价是从头开始学。要不就是回国来,虽然专业上能够接着做,但生活水平和人身安全未必能够有保证。所以他们这代出国改行的建筑师,其实也是被逼上的梁山。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现在的建筑学生是有信仰的,有神崇拜情节,暗地里也偷偷幻想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神。男生心里有安藤、库哈斯等等,女生心里有妹岛,扎哈那几个。

在国外的建筑学子由于时刻想到还有中国大好的市场,未来还有坐着迈巴赫来给肉联厂老板盖房子的可能,所以就算工资低一些,随时会被裁员,也依然一年一年地耗着,即使被炒了,还有“国内建筑市场”这样一条宽广退路呢,于是甚少有人想过改行。
能够面临重大的选择其实是好事,这种机会促使人真正去思考,去了解自己,去了解社会和市场。不需要选择,一切以最顺当的方式安排好了实际上就是温水煮青蛙。
=====================================================================
这个时代,即将不是物质空间建设的时代;这个国家,需要在城市建设完成之后继续前行;这个已达到顶峰的建设市场,注定已经不能属于大部分80后、90后。
10年之后,你会在做什么?

这是教育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更是每个学生自己要考虑的问题。
招聘相关合作,请联系我们:

招聘和求职链接:在UnidesignLab招聘人才和寻找工作
UDL诚邀各种有趣经历的朋友进行投稿。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小编微信yzx1180进行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