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最好的事情
查看话题 >关于南方秋天的童年记忆
今天买了一个烤地瓜回来吃,每逢秋冬我是禁不住那种特有香味的诱惑的,这也一下子勾起了我的那些怀念——这红薯的香味让我想起了家,想到了乡下,想起了小时候……
地瓜在我们那儿叫“红薯”,小学的时候是在乡下度过的,虽然不像城里孩子一样有很多玩具,去过游乐园,吃过肯德基麦当劳,但童年时候的我所经历过的那些趣事也是他们不曾体验过的。爸妈那会儿还是农民,勤劳的妈妈每年都会种很多红薯,因为红薯是好东西。它的藤既可以当菜炒着吃(还是富含纤维的营养食物呢),还可以当猪草喂给猪吃,它的果实可以有各种吃法,可以切成丝炒,也可以生吃,可以用水煮熟将其切成块晒干,还可以放进火中烤,或是研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美味佳肴,所以农人们都很钟爱它!那时在念小学,我们这群小孩最喜欢吃烤的红薯了!因为刚烤出来的红薯特别香,热乎乎的。我们总是趁着大人烧火堆(秸秆)的时候,向火堆中丢进几个生红薯,每个人选好自己的方位,然后一直守着。因为烤得很慢,一般都需要好几个小时,我们这群小馋猫总是耐不住性子,没等它烤熟就将他们从火中掏出来,所以多半都是吃着半生不熟的红薯,可这也能让我们吃得很香,那时的我们很容易就满足。有时,傍晚的时候丢进去,也懒得一直守在那儿,就在丢进去的方位捡个小石子或是做个记号放在自己的地瓜旁,然后疯玩去了,之后天也快黑了,被大人们叫回家吃饭写作业去了,就忘记烤红薯这回事儿了。直至第二天醒来猛然想起这码事,还没等衣服穿好就冲出门去抢救自己的红薯。大多数时候面对我们的是一堆灰烬了……有时候捞出来也已烧成焦炭了……哎……那种失落感会一直持续到早上我们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路上,然后边走边玩,玩着玩着就忘了,那时的我们也总是这样没心没肺……记得第一次我去找自己的红薯,发现它不见了,还怀疑是不是弟弟或是同伴趁着我睡着的时候偷吃了,哭闹着去找父母,才被父母告知他们已经“葬生火海”,化为灰烬了。我会有些小难过,怪大人之前都不提醒我!可现在想来他们当时那么忙,哪里记得这些!
秋天总是会让我想起儿时的事,所以以前我会笑称这是一个“多事之秋”。不过后来一翻字典才知道原来“多事之秋”是指政 局动荡不安的意思,我还一直以为秋天之所以多事是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农人会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故此诞生“多事之秋”一词,我很想考证这个词的来由,可是没找着,所以还是用自己的那套思维来解释吧!尽管被室友笑话,说我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有时是挺佩服自己的这套歪理的,我想这应该也算是童言无忌吧……即使我早已过了那个年纪。言归正传,秋天为什么会让我想起很多乡下的事呢?我总结为,因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就会有沉甸甸的大片大片金黄的稻子,就会有十里飘香的桂花,就会有红彤彤的像个小灯笼的柿子和金黄色的橘子和板栗,当然还有红薯啦!而我是一个好吃的人,所以会分外想念这些大自然赋予的美味。
最近特别想念桂花的香味。那种浓郁醉人的味道,打电话询问母亲家里的桂花是不是开得正旺,母亲说正赶上家里这几天天气晴朗,桂花开得到处飘香。(妈妈又在家里给我织毛衣了,我真是一个幸福的家伙,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上辈子坐了太多好事吧,不然为何现在的我如此幸运!)说起桂花我便会想起小时候视为珍宝的桂花糖,我们平时几乎都吃不到这种糖,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尝到!那就是一年只有一两次的,一个收破鞋子的老头推着一辆老式自行车边按着铃叫着:桂花糖嘞! 只要听到那熟悉的车铃声,我们就知道是他来了!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我们不需要为桂花糖付出我们少得可怜的零花钱,唯一交换的条件就是拿旧鞋子来换。于是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在村子里四处搜罗旧鞋子,鞋子越多换的糖就越大块。有些伙伴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平日里就开始收集破鞋子,为了不让父母知道捡这些破烂回来,还特地找了一些地洞式的地方偷藏起来。其实,父母对我们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因为平时他们都忙于农活,为了养家糊口,白天在山里田地里劳作,晚上到家后还要生火做饭,每天累得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我们这些小屁孩……所以,我们几乎都是那种自生自灭放养型的。尽管每次跑遍整个小村子只能收集到几只鞋子,才能换得非常小的一块桂花糖,但只要能尝到一点甜头,和那黏黏的香味就很开心了!


至于板栗和柿子,我就会想起我儿时最好的伙伴——小桃。那时他们家是靠嫁接板栗树和柿子树得来的果实养家的,所以好的、大个的板栗和柿子都拿去卖了,我们自己只能吃些“残次品”了,比如被虫子咬过的,小个头的,不过我们总是有办法对付那些坏了的,那就是将坏的那一半咬去,然后吃剩下的那半好的。小桃总是从家里偷出些又大又红的杂交柿子和我分享,我家柿子树上结的柿子属于野生的那种,很小,不过很甜。记得那时每年我都会和弟弟提篮子扛着竹竿去打柿子,将那些青柿子去皮晒干,变成十分美味的柿饼。
对了,还有甘蔗!我和弟弟是无比幸福的,因为其他人家都不种甘蔗,只有我们家有,在之前不种甘蔗的日子,我们就只能吃芦秸秆和不太甜的玉米杆,之所以后来能吃上甘蔗,这都要感谢我那无比勤劳和敢于尝试的母亲。有一年春天她从镇上买回来了几株甘蔗苗种下了,本以为种不活,结果后来在妈妈的悉心照料下,等到夏天快结束的时候甘蔗就长得又粗又壮了!
还有橘树,附近别人家也没有,那是爸爸年轻时种的,几乎每年都会产很多金黄色的大橘子,可是因为是在对面山上的菜园地里,不在家门前,所以总是被别人偷摘!记得有一年我和弟弟在父亲一声令下,拿起两只大箩筐和扁担去摘桔子,可是我们几乎是哭着回来告诉爸爸的,树上一个橘子都没有了,而我们心心念念期盼摘桔子的这一天很久可,真是可恶的小偷。后来打自离家出走九年的奶奶(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等我日后慢慢道来)回来后,她害怕别人偷,每年都没等橘子红就索性全摘回来了……可是不成熟的果实总是青涩的。
除了这些食物,还有金黄的稻子,是极易引起我强烈乡愁的事物。从小我就与稻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稻子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是痛苦的,因为一把镰刀给我带来了这辈子永远都无法抹去的疤痕。
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已经过去太久了,而且那时还没有太记事,所以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了),那时就像小皮匠似的,又疯又野,别家的女孩子从小都安安静静的,村子里也就我这个例外。那年秋天(从小到大我印象里的第一个秋天),父母都出去收割稻子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弟弟还有奶奶,我和弟弟没有东西玩,所以就到处搜罗“玩具”,结果不知在哪个角落里找到了一把生满锈的镰刀,这家伙可让我们姐弟两兴奋坏了,嚷嚷着说有镰刀可以帮爸妈割稻子,可是镰刀只有一把,于是我两就争抢起来,一把就被力气大的弟弟抢走了,他傻乎乎的也许是太激动了,竟将镰刀举起来朝我额头上挖了一刀,当时是什么一种情形我都忘了,只记得当我后来醒来的时候,额头上有一块围巾围着,是奶奶的旧手帕,整块手帕是湿的,以为是出了好多汗,结果手一摸一片通红,原来是血,全被我的鲜血浸湿了……从此,我的额头上就多了一个月亮形的疤,那是我记事以来的第一个秋天留下的……


每年只要秋天一到来,我时常会想起金黄的稻田,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个场景:夕阳下,有两个背影,在金黄的稻浪间割稻子,大滴大滴的汗珠子直往下流。这幅景象在我的心里是苦的,每次只要想起鼻子都会不自觉地酸起来,因为画中的那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受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我心疼。而这个景象一到秋天就会跟着我,自从小学五年级以来。

五年级的时候我便开始应学校的要求住校,一到星期天的下午我就得来学校,一直到星期五的下午才能回家。刚开始住校的那段日子是机其难熬的,尤其对我这种恋家的孩子来说。九月份开学又恰逢金秋时节,所以开学没过多久家里就忙着收割稻子,因为我们家田多,有七八亩,所以一般都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晴天,而且是连续的晴天去收割。若赶上周末放假的时候收割,我也会跟着家人一起去割稻子,我和弟弟再也不会为争镰刀而吵架了,一是因为小时候发生的那场意外,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成了家里小小的劳动力了,都有了各自专属的镰刀了。但有时候姐弟俩会比赛谁割得块,割得太快或是因为没割准而割到自己的手指流血的事情常发生……虽然很辛苦,但如今回想起来,大家集体劳作的日子还是快乐的。邻居们也会相互帮忙收割。爸妈会给我和弟弟分工,一人割一块,大家比赛看谁先割完。起初我和弟弟都割得很慢,因为我们还不太会使用镰刀,看着妈妈割得飞快,真得好生羡慕啊,觉得好神奇,她怎么能把镰刀用得这么好呢?!不过后来我们多加练习自然而然也跟着快起来了。割累了我和弟弟就会偷懒耍小赖了,我们会坐在稻苗上喝茶,吃月饼、橘子、梨子,有时也会因为怕晒而躲到小河边的树荫下,翻石头抓螃蟹,我们也会学大人们吆喝,把风给唤来。中午大家会找个阴凉的地儿吃中饭,这是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准备好的,大家一起在田间吃饭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吃啥啥香。记得有一年我们在一个类似有瀑布的山里面就餐,结果飘来一阵小雨,好不凉爽啊!大人们担心这雨何时停会不会影响割稻子,而我们两个小家伙在小雨里嬉戏,快活极了。不过,幸好,雨只飘了一小会儿,对割稻子并不构成威胁。偶尔在割稻的时候也会遇上小蛇,和小蛇们作斗争。不过不用害怕,我老爸可是捕蛇高手,从来没有被蛇咬过!后来有问过父亲,有些毒蛇咬一口就会没命,为什么你还敢去捉啊,“因为家里穷”。一句淡淡的回答却深深戳到我的心……爸爸七岁丧父,从小不知吃了多少苦,上山割过松油,可是因为年纪太小,一担松油一两白斤,挑不动,在山里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又遇不到一个人,直哭。还挖过笋子,种过香菇,抓过蛇卖,为了要养家糊口,只念了初一就没钱再念书了,又开起了拖拉机,和妈妈辛辛苦苦亲手一砖一瓦建起如今乡下的那个大房子。晚上收工的时候,大人们便会将打进仓里的稻谷装进麻布袋,然后我们就会坐着老爸开的拖拉机满载而归。有时可能星期天的上午我还在田里帮家里割稻子,下午就得独自一人回学校上晚自习了。记得曾有一个星期天的月圆之夜在上晚自习,下课期间大家都闹腾起来,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靠窗的位置上看那轮明月,脑海里便浮现出家人一起割稻的那副景象,独缺我,无法享受和家人一起劳作的天伦之乐,我就感觉自己是因为读书而背叛了家人,不自觉得就会难过得掉下眼泪来……就是从那时起,每年的秋天我的脑海里都会重新上演一遍那个场景,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懂得乡愁的滋味和生活的艰辛。
以前上学校的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带米和饭盒去学校蒸饭,早上一去就将二三两米洗好放在食堂的架子上,一到中午放学的时候就去找写有自己名字的饭盒,当然菜也是从家里带来的,装在小玻璃罐子里,是头一天晚上妈妈做好的。整个秋天我们几乎天天都只吃一个菜,辣椒炒黄豆,午餐时间我和小桃都会在一片竹林里度过,虽然每天都是那一个菜,可我还是那么钟爱,简直是百吃不厌。有时我们也会带上妈妈腌的酸菜什么的,比如酸甘豆,酸辣椒,如果中午的菜没吃完我们也会留着,晚上放学回家的路上用手直接伸进罐子里掏出来继续吃,那真是些无与伦比的幸福时光,无忧无虑。记忆中的秋天大凡也就是这些事情了,零零总总。这些秋天也是再也回不去的,唯有这些记忆依旧鲜活。
今夜我看见童年的自己在向我招手……于是,我看清了,知足是多么重要!
写于2010年北方一个想家的深秋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