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霸凌,我们该反思什么? | 阅读的秘密

把世界放在你的书架上

最近大火的电影《少年的你》在全网引起了一片热潮,无论是其所讨论的颇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校园暴力,还是小演员们个个开了挂的演技,抑或是创作背后的各种争议都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抛开对电影、演员、创作争议的评价,真正引起人们热切关注的是校园暴力这一残酷而现实的话题。早在电影上映之前,媒体上爆出的校园暴力事件一直都不少。只是,我们似乎总侥幸地觉得校园暴力是少数事件,抱着“一个巴掌拍不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逃避着这一残酷的话题。

然而,知乎上对校园暴力这一话题的关注者高达18万,提出的问题总数超过了1万。再看看源自新华网上的文章《辛识平:让“少年的你”远离校园欺凌》中的数据“据最高检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而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因为不少遭受欺凌的孩子选择了沉默。”校园暴力离我们一直都不远。
为了解决这一严重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近年来,从《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到《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都是在向校园欺凌行为‘亮剑’,旨在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摘自新华网《辛识平:让“少年的你”远离校园欺凌》)
可是,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的真的够了吗?
不,我们做的还不够。或者说,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诸多道路上,我们或许忽视了其中一条至关重要的路。

至于这一条路是什么?请先跟小编来看看《少年的你》中实施校园暴力的主谋——魏莱,思考一下她会成为霸凌者的原因。
魏莱不仅外表可爱、成绩优异,家里的经济条件看上去也不错,似乎很完美。然而,她恰恰缺少一样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爱,来自父母的、本应该是无条件的关爱。
魏莱的父亲会因为女儿考不好而一年都不跟她说话,母亲面对女儿的尸体甚至没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对他们两人来说,魏莱不像女儿,更像工具。在父亲眼里,她成绩优异、奖杯一大堆,是为自己脸上增光的工具;在母亲眼里,她是帮助自己维系夫妻关系的工具。

在这个畸形的家庭里,魏莱只能不断用优秀的成绩来取悦父母,换取父母的关注。长期生活在这种状态下,她自然形成了畸形的世界观。在她的世界观里,恐怕人与人之间只有冷冰冰的利益关系,因此一切都可以做交易。既然世界不过是一场交易,那什么都可以用交易的规矩解决——霸凌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说起来,就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这一点来说,《烂泥怪》中的校园恶霸查德与魏莱简直谜之相似。如果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比一比,查德恐怕比魏莱还惨,因为他甚至连以提高自身成绩来换取父母关注的机会都没有。
查德有两个成绩优异的哥哥,他们是父母的骄傲。而他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哥哥们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只能靠不断制造如欺负同学、打架等麻烦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可是,他的父母却从来没有尝试理解查德的动机,只想为了让他少惹点儿麻烦,省得进了监狱而将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

查德在学校里专门找马修的茬儿,个中原因真是让小编又气又心酸。查德会欺负马修,只是因为马修与他同一天生日,在这一天会得到妈妈煮的千层面;而在这同一天,没有人给查德煮千层面,没有人为他做任何事,他甚至还收到了来自父亲的一句“我们为什么要庆祝你出生的日子?”
对比一下魏莱和查德的父母,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方地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吝啬于给予孩子们一点点无条件的关爱。更残忍的是,两个孩子这衣食无忧的生活都是需要代价的。对于魏莱来说,代价是努力为父母的脸上添光;对于查德来说,代价是做个不给家里惹麻烦的透明人。

魏莱已经没有未来了,不管她以怎样的方式离开了世界,她终究从畸形的家庭中解脱了。而查德的未来呢?也许只有在生日那天为他煮了一碗千层面的马修才能解答这个问题。在此,小编要郑重地说一句,小编绝对不是在为施暴者洗白,只是觉得他们也曾有机会可以成长为正常的孩子!
回到校园暴力的主题上,也许缺乏正常的家庭关爱并不是所有施暴者的动机,但从魏莱和查德的例子上我们可以明白,如果家长给予了孩子们足够的关爱,那至少他们可以在正常的环境下成长,至少他们不会选择成为暴力的始作俑者!

如果将孩子比喻成一片空地,那家长的爱就是能够为其提供养分的阳光、雨露和氧气。这片空地的未来是一片荒芜还是一片花香,关键一直都掌握在家长们的手里。小编真诚地希望,每一片空地的未来都能洒满阳光,洋溢着花香!

// 图文版权归禹田文化传媒所有 //
//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