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点滴思考
早起,无意识写作。从《成为作家》中学到的这招——提高写作技能的方法,试过几次,觉得还不错,有点意思,有点价值。那就坚持吧。
家里还是老样子,倒是孩子的变化让我很惊讶,很喜悦。
昨天中午吃完饭,我让他把碗洗一下,我下午要上班。他当时还在玩电脑,说了两次,他有些勉强的答应了。晚上七点左右回到家。发现儿子真的把碗洗好了,让我很意外。这是第一次看到儿子干家务,整整16年,几乎没见过他干活。
当然也不能怪他,因为他妈妈几乎也没有教他干活,也几乎没有安排他干活。除了让他学习,几乎没有提过什么要求。
现在在城市里,也没有多少事要干的。孩子们好像除了学习、写作业、玩手机电脑,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活动了,除了偶尔看场电影。我不知道别的家庭怎样,我感觉大多数的家庭都是这样的吧,除了极少数极少数非常有意识的父母。
现在的孩子,对学习好像越来越排斥。不知道教育怎么会变成这样。
看到高考结束后,孩子们疯狂的发泄着撕书的场景。你就可以想到:这样的孩子,进了大学,以后走向工作,在以后长长的人生里,他们还会捧起书,还会学习吗?
就像我的儿子,每两周从寄宿学校回来,到家后,几乎手不离开手机电脑,狂热的补偿这过去的两周没有玩的损失,对学习、学校是什么态度可想而知。
这样的孩子应该不在少数吧,学习好的、不好的,恐怕都有。
因为中考、高考,这样的一考定终身,对孩子们造成的无比巨大的压力,以及由此而需要付出的巨大而艰辛的投入。上课、做题,考试,排名,开心,失落,都取决于分数,分数,分数!极少数从学习中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孩子,也许会培养他喜欢竞争、一直要赢的信念,这也不一定是好事哦。生活中哪能都会赢呢?
每年都会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大学生、甚至博士、还有中学生跳楼的报道,具体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对失败的不能接受,脆弱的心灵,学习目的单一(只是为了考大学、为了赢)。丝毫没有获取知识、智慧的喜悦,没有对外面世界、对人的好奇心,没有探索的激情,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好家长?家长也真的很困惑。
人虽不能改变外面的大环境,但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确是有着巨大的影响的。
我希望能培养出一个对世界有好奇心,对人类、对万物有兴趣,善良有爱的孩子。希望他没有恐惧,会爱自己,也爱世人。
如果我们想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首先我们自己就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吧。说一千句,不如行动一次。孩子不会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的。身教大于言教。如圣人所说的:“行不言之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这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