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詞41
50. 論反普世主義
反普世主義在今天,其實是“反西方中心主義”,“反西方中心主義”的核心是“反對‘你看不起我’主義”。這種思潮來自西方内部“平等主義”(準確而言也是“把好東西普及到下等民族”的野心)的推動,但由於“好東西”很難普及(即殖民主義的失敗和殖民心態的崩潰),發展為了“至少大家在心理上都可以平等一下”的好心態主義(也就是文化相對主義)。好心態主義就是“精神勝利法”,强行“我不比你強”/“你不比我差”,互相拉低各自的檔次,形成一種“反西方主義”的國際道義新聯盟。不談文化的實質,只談對文化的評價,不談事實,只談心情。
這股21世紀時代精神的反動逆流,建立在20世紀初從19世紀的民族主義運動中總結出來的“有差異的同一”之原理上,卻自行進入了“差異化的冷漠”(differenzierte Indifferenz)狀態中,它受到了新右翼基於“無差異的多元化”(也即保守派混入多元文化圈)的狙擊。
左翼國際平等主義大聯盟在西方-東方二元對立下製造的地區差異性元敘事,爲何不是“民族主義"的?并且這種差異性元敘事爲什麽視新右翼的民族主義/地區堡壘主義為寇仇?這是因爲,差異性元敘事已經變成一個偽故事。差異化的冷漠,指的是個體在“國家級福利”(包括安全保障/醫療保障)下的原子化生存,被從大地上吸走而成爲一種無個性的原子主義,它失去了個體主義原本所立足的地基。西方人反對自身的霸權的根本面目是,我如果有什麽文化優勢(supremacy),關你屁事;而表面上的面目是:你們也有自己的文化優勢,你們自己好好發展自己的。
中西-古今的二元對立模式,造成的思維定式將人們推向冷漠。差異不是導向同一,而是導向冷漠。從另外一個詞語游戲說,普世不必然在所有地方都有效(gleich gültig) ,而恰恰會導致漠不關心(gleichgültig)。
我們對於來自西方内部的中心主義/東方主義者,可以說,反霸權主義本身是一種霸權主義,就像東方主義本身是製造東方的東方主義一樣,霸權來自你的血液(你所處文化圈的現實地位),而不是你怎麽評價或懺悔的言行。對於已經形成二元對立的非西方,我們可以說,反霸權主義是一種“脫鈎”主義,一種自殘和自虐,類似於在精神病院的圍墻裏聲稱自己解決了人類終極問題。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