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1】P102 摘 (第四消费时代-4)
【第四章 消费社会的去向】
现在我们人类所期待的文明并不在于进步的有无。
能够让当今生活更充实的文明才是我们最期待的。
——山崎正《世界文明史的尝试》
随着消费社会进入最终成熟阶段,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弱,对人际关系的相对充实感的需求却越来越强烈。
人们对物质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在人们的眼里只不过是创造人就关系的手段。
一 消费社会的变迁和世代的对应
1 第一消费社会1912:这一代人中有许多参加了太平洋战争
2 第二消费社会1945:婴儿潮一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即出生于战败后的一代人,他们的父亲多数是从战场归来的士兵
3 第三消费社会1975:婴儿潮子女的诞生开始,称为婴儿潮二代,出生率减少
1)
4 第四消费社会2005:婴儿潮一代的第三代,晚婚化、少子化等第三代稍有推迟,人口减少
1)主要承担者是婴儿潮一代的子女
2)成长于比较富裕的社会环境以及中产阶级化的家庭,目睹了父母的疯狂购物,各种物品充斥的家庭。
3)从小从父母那里得到各种物质享受。
4)开始追求质而不是量,制作产品的手艺而不是数量,人际关系带来的充实感而不是物质带来的满足感,日本的传统而不是西方的时尚,乡下的朴素而不是都是的繁华。
5 第五消费社会2035~2064:婴儿潮一代的子女的60-90岁、共享型社会!!!
二 三个老年人支撑一个年轻人的生活
1 第四消费社会生存,必须大幅度转变思维。
2 到了2035年,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人数比例为1:3
3 三个老年人和一个年轻人之间相互支撑,那么年轻人的负担将会正负相抵变零。
4 四个人之间可以互相解决生活不便,生活就会因此变得更加有意义,通过力所能及的付出、分享物质来相互补足各自的欠缺从而自立。
三 面相第四消费社会的尝试
1 把社会全体(生活形态、商务、城市建设等)改变为共享型社会
2 鼓励人们追歼贡献出私有物质、促进公共环境的形成
3 培育地方独特的魅力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使他们享受地方生活
4 尝试从金钱到人情、从仅仅原理到生活原理的转变
(只要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轴心,即便没有金钱也可以活下去:物物交换、历史的轮回)
四 从共享房到共享城——打开心扉、开放房屋
五 追求人生意义的消费
1 消费的含义:一种是全部用尽、另一种是完善的行为
2 超过需要程度的消费以及一次性的消费就是浪费、使用后所剩无几的消费就是浪费。
3 我们所期望的就是能够有所收获的、恢复元气的、让自己度过充实时间的“消费”。
4 追去适度的消费、既不是浪费、也不是消耗。
5 从不单纯追求新商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现有的、陈旧的物品。
6 从不丢弃可持续使用的东西。
7 很巧妙的利用现有的、陈旧的物品。
8 早已从所谓的“喜新厌旧”的观念中摆脱了出来。
9 “喜新厌旧”的观念必然助长着人们的虚无主义观。
10 消费社会的铁则就是让消费者对现有的产品产生陈腐、无聊的印象,从而促使消费者购买新产品。
11 马克思韦伯:中世纪的农民因为感到自己完成了人生这个有机的圆环,因此带着对人生的满足感离开了人世,而近代人无法达到这一点,近代人只能带着对人生的厌倦感离开人世。
12 在文明社会里,新的事物不停的出现,旧的事物却渐渐地被遗忘,在这种社会里不存在“完成”,因此“死”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13 不管活到多久,人生总是没有“完成”,最终都会半途而废告终。
14 如果死毫无意义,“生”也丧失了意义,“人生”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15 要想让“人生”和“死”有意义,人类即便摆脱不了新事物、新信息相继出现的消费社会,可以选择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16 进一步说,人们追求的是能够让人生和时间充实的消费,而不是消耗人生和时间的消费。
17 对人类来说,最大的消费对象就是人生,所有最终消费可以说是人生的成就。
18 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度过人生、无论是浪费人生,以精疲力竭、毫无成果的方式告终,还是度过充实的时间、带着满足感告终。
六 企业应该做什么
1 要想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其不断购买新产品并私有化,不如通过借用、修缮、共用现有事物更合算。
七 从“快感”到“愉悦感”
1 第三消费社会之前的人类以“物”为焦点,而在第四消费社会以“人”为焦点,对于人类来说重要的不是消费了什么,而是和什么人一起做了什么。
1)住宅:销售到软性的管理运营
2)住宅区:产生人际关系的地方
3)便利店:社交便利店
4)零售业:地域团体能够活动的场所
5)城市建设:有效利用旧物品
八 通过公开"私”来创造“公”
1 设立公共空间不一定需要一座建筑:共享房或公开房可以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离自身距离较近的共享房解决各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