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感
《少年的你》主题关乎“梦想”、“欺凌”、“成长”、“守护”。以下不展开以上全部,只抒发“梦想”感想,或许还有“成长”,毕竟在讨论一切的事情,都挣不开成长。以下基本未剧透(也不是影评),只有被电影的沉重唤起学生记忆的絮絮叨叨。
电影片名恰如其分,这就是一部少年片,少年式的梦想,少年式的残忍欺凌。
在影院里,当人们从沉重中晃过神来,质疑片中的种种情节,我想“少年片”标签或许可以解释一切。就像郑易说的“我们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因为是少年,因为没有长大,所以一切残忍又天真,难免让每个观影的大人忆起从前,不能释怀(比如我,比如影院里泣不成声的其他看众)。
影片整体节奏紧张,片头就有同学跳楼,陈念哆哆嗦嗦地用外套盖住了跳楼同学的脸,进而被其他校园施暴者盯上。
那真实的高考氛围(国产青春片里几乎没有这样真实地展现过高考气氛,大多拐向另一平行世界,专注恋爱打胎),真实的陈念,令我心头一紧。回头一想,高中好像离我很遥远了,那时候满脑子除了学习(包括不想学习),没有其他,整天害怕成绩下降,害怕自己失去一切(虽然也没有太多可失去的)。我就像当年的陈念,瘦瘦小小,沉默寡言,总觉得“到北京,考大学”可以解脱一切,是人生的终点。
我的高中老师也像电影里的老师一样,反复叮嘱大家:“考完试以后,你就自由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你就轻松了”。现在想想,明明知道这些不是事实,但是也时刻需要被老师打打鸡血,只有这样,才能挺过去那些艰难的时刻。上了大学后,发现来自全国各自的同学们都有同感,很多人在大一寒假回去后,会对老师说:“你骗我。”可是老师常常也回应:“你考到了理想的大学,这就可以了。”大家莞尔一笑。剩下的路只能自己去摸索了,在往后的人生时刻,哪怕你想再听到有人给你打鸡血、灌鸡汤,也没有哪个人比中学老师更真挚(瞎忽悠人的领导老板除外)。
而梦想,对于中国的许多青少年而言,梦想的结果过早呈现。高考成绩一出来,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有人在刚成年的时候体会到了何为心碎,何为对人生的否定,何为信念的崩塌。这时候,过来人有句劝诫:大家不要急,一切都只是刚开始,人生的一切,除非到了生命的尽头,没有一刻是终点。
我当年属于心碎的一员,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整个人毫无斗志,在家里浑浑噩噩地度过了3个月,收到录取通知书也没有半分喜悦,随手将它收到抽屉里去。现在想来何必呢?虽然不是自己的理想学校,但是也算是众多人梦寐以求的学府,可当时就只有那个原因:非我所爱。
少年人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去任性,所以只能对着自己拥有的事物任性,谁都是这么做的,若这样想想,我也释怀了。
高中时的梦想被高考机械宣判,大学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了,常常走一步看一步,走得心惊又可怜。哪怕我现在毕业了工作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一切都没有结论,就看谁抢先得到了内心的答案。除此之外,大家只能继续走一步看一步。而这个时候,我不再觉得心惊可怜了,因为成年人的歪理多,为了让自己过得快活点:“走一步看一步也是一种解决当前困境的方案嘛。”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童年时“痛恨”迅哥,成年后对迅哥敬佩又服气的原因。
看这部影片可真是累人,我一边回忆高中,一边担心陈念小北,操碎了心,回来后还想着去二刷。最后说点和电影直接相关的内容:周冬雨演技太棒了,情绪处理非常稳定,几乎没有表演痕迹,她就是坚韧隐忍的高中生——陈念;易烊千玺的表现也很惊艳,完全撑得住角色,感情饱满,虽然演技没有周冬雨自然,但是完美表现出了一个少年应有的一切,作为荧屏首秀,非常出色。影片带有悬疑氛围,扣人心弦,剧情略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情感细节处理细腻,催人泪下,推荐大家去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