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0月25 《自我发展心理学》有感
这个课程五大部分:行为,思维,关系,转折期,人生地图。
先看了行为这个部分,起效后有空再看剩下的主题。
行为:迈开第一步 的脉络图:

“骑象人与大象”比喻:
骑象人是理智的我们,理智的我们是方向,是大脑。
当我们喊口号,励志做决定的时候就是骑象人。
大象是感性的我们,不理智的我们很是情感化,但是决定行为的是 感性的我们。它的力量非常大,不可抗拒。
当我们喊了口号,除了第一天是骑象人,后面的都是大象。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想改变自己,就必须长期让自己保持在“大象”阶段;
如何让自己保持在大象阶段? ①情感催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只要吴彦祖(范冰冰)娶(嫁给)我,我就把这本高数学会”之类的皆属前者。“耻辱!这就是耻辱,夺妻之恨,我非要把这本书学透”皆属后者。
②受经验支配,不受期待支配。
受具体支配,不受抽象支配。
受多次亲身经历的感受支配,不受想象中的各种好处支配,哪怕即使知道明确后者比前者强很多。
②不可行,因为可操作性不强,而且机会不多。所以得出创造新经验才是正确的道路。
文中引用“巴甫洛夫的狗”这个条件反射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改变的本质: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强化就是条件反射三条件刺激,反应,强化中的强化),把它变成新的习惯。
创造新经验是困难的,因为旧经验是我们本能创造的心理舒适区的产物,是对抗变化和未知产生的焦虑的。
接下来势必要从旧经验入手,不可能扔掉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是熟悉的应对方式),所以就只能改变心理舒适区的产物了。
如何改变心里舒适区的产物?首先必须得明确它,看到它。
看大它的方法:心理免疫X光片
看到之后,需要一步一步松动它,然后改变它至你希望的方向。
改变第一步:重新审视这些假设,若它错了,就需要一步一步松动它。
条件:很少的勇气,安全可控。 做“违反”旧心理经验的事
第二步:奇迹提问:小步子原理 (还以为是微习惯但其实不是)
很像是倒推法,先想成功。
第三部:养一个“场”,场是我们心中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大象对它非常敏感。
如何养? ①别人在这个空间的行为
②你过去在这个空间的行为(这里的空间是抽象的)



只有积极情感才能真正催动你

区分当局者迷的无效改变和有效改变的标准:根据影响来判断
方法还有:这个改变本身符合 世间规则 吗。

心理免疫X光片实例:
第一步:你的改变的行为(V.)目标:走路大方一点
第二步:你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 走路不敢随意动作,怕太大方而让人觉得内外不一。
第三步:这些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好处:不会让别人出现认识偏差从而自己不会因为这个偏差而难过。
第四步: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别人会根据走路姿势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实际上别人不会在乎路人的)
若别人出现认知偏差,则会让你发觉。(实际上别人也不会在乎你食是否怎么怎么的)
若别人让你发觉,则你会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