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1)—自离家起,故乡只有冬,再无春夏秋。
原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浪子物语

我回家了。
一个月前,离三亚咫尺之遥时,却放弃了,那个心中多年以来看海的梦想。
缘于那天晚上从二姐口中得知父亲今年又住院了,为了以后方便,家里也搬到了市区。一如既往的,没有人会主动告诉我这些,说了也无济于事,对于一个常年的流浪者来说,能顾好自己就不错了。
不论我跟家里的关系有多么不堪,故乡终究是无法绕过的心结。毕竟那是我生活了15年的地方,流浪的目的是寻找归属感,殊不知它就在那里,却回不去。
在经历了长达一周的内心熬煎和噩梦困扰后,我踏上了返乡的路。

十月十日,在阜阳转车的那个下午,去了KTV,把今年发表的每一篇文章所配的歌曲都唱了一遍。当熟悉的旋律和流浪的画面重叠在一起时,几度哽咽......
身边很多人无法理解我为何选择这样的生活,身患重疾不说,还没经济来源。自认为文章写的尚好,可打赏寥寥,经常连温饱都成问题。
记得多年以前看麦兜,有一集麦兜吃饭时问爸爸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爸爸隔天带着他来到美术馆,指着那些画作说,这些画就是梵高留给世界的‘礼物’,留下的‘礼物’越多,就越会被后人所记住。而你(指着麦兜)就是我留给世界的礼物呀~
so~ 我既然没法传宗接代,就留点文字和足迹吧。

到家半个月了才提笔更新,是还没从先前流浪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还需一点时间吧。
昨儿趁着天气好,去矿里走走。我住在镇上,而老家离镇上还有几公里路程,坐车10分钟。
上图是矿上唯一的‘商业街’,门可罗雀,尽显萧条。
而这种感觉越走越明显。


破碎的窗户,摇摇欲坠的房子,每栋楼里只剩一两户人家。
这几年,但凡有条件的,都搬到镇上了。

这是一条主道,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无不预示着这座曾辉煌无比的小镇现今的落魄。

中午在小饭馆吃饭时,还听到隔壁桌的叔叔们谈论:“95年那会湾沟多火啊,山东的,四川的,贵州的都跑这来打工,恨不得厕所里都有人住......”
1995年,我6岁。看来对于故乡的历史变迁,我还知之甚少。趁着在家的三个月,要好好挖掘一下了。

才十月,树叶都已掉光。小河里竟然还能看到青蛙,远处的苗圃一堆挖掘机在轰隆隆的作业,不知道是要干什么。
自2005年离家起,15年了,我从没有在夏天回来过,几乎都忘了故乡的夏天是什么样子。每到过年回来匆匆呆上两天,对故乡的印象也只剩寒风刺骨,白雪皑皑。却忘了,夏天气候凉爽,可以穿着短袖在河里抓虾。而秋天一到,漫山的枫叶红的醉人......

第一个胡同第一栋便是我老家的房子。依稀还能看到袅袅炊烟,而整排楼,六个胡同十几幢楼目前在住的不到十户......

这条通往我老家房子的路,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不过在梦里它总是变幻,要么就是走到尽头没有了路,要么就是没了房子,全都是树,我只能在树中不停的急迫的寻找,声嘶力竭的哭喊着,往往这时,就被惊醒了。
一下午,我走的很慢很慢,两个小时只走了矿上的四分之一。这些熟悉的街道和房子里,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总是让我不禁停下来,陷入绵长的回忆中......

手机响了,来自天气预报的提醒,明后天降温,并伴有小雪。
这是故乡今年的初雪吧。
哦,冬天到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每周不定期更新

流浪,
也是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