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起风了,用最舒服的姿势拥抱生活
入秋,起风了。树叶渐黄渐落,待到桂花香一丛清浅又一丛深邃地流动起来时,脚步自然也就跟着酣醉,就闲散。我的家状态也完全不一样了,它的颜色和温度仿佛和这个季节更匹配。

2016年随着公司的发展,我来到了成都,我想说说对于成都的理解:成都很慢也很快,是市井生活的闲适裹挟着快节奏的忙碌,成都很古也很新,是横向的历史记忆交错着纵向的未来展望,这里可以安放想避世偷闲的灵魂,也吸引躁动时尚的潮人。对的,成都是开放的也是包容的。成都位于北纬30.67度,东经104.06度。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势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因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是我国植被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摘自《四川及成都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四川林业科技》1999年 第2期 | 施维德 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介于我处于这样一个忙碌而时尚的,植被丰富的城市,所以我想打造一个自然的家,更放松,与植物更搭。


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美”,其实不神秘,只要我们用心体验自然的“节奏”,使身体和心灵以最“舒服”的方式打开,就能透明、柔然而纯粹,生活中的“诗意”就会回来,那就是“美”。正如荷尔德林的诗句所说:
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选方;
在哪里,在遥远的地方,葡萄季节闪闪发光,
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
森林呈现,带着深度形象。
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
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
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
照耀人类,认同树旁花朵锦绣。


由于是自己家的空间,我在家里是一个妈妈、妻子、女儿,所以可以放肆、按照自己对于家的阳光、气候与生活节奏的理解与对家庭成员在这个空间未来生活的理想,进行设计。因此,在这套家的载体中,处处流露出我对生活的痕迹、方式与闲逸理解:柔曼、轻灵、去除尘世的烟火,一切都是纯粹和诗意的。

刚才说到了家的载体,室内空间是家的载体,是家的容器,怎么让家庭成员在这个载体里进行情感的交流,怎么能打破平时的工作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不断的交流起来?这个是我作为3重角色营造家的目的。我将我家的所有公共区域打开,让我的女儿在阳台玩耍,我的父母在客厅看电视,我的先生在书房办公,我在西厨洗菜,我们都能看到相互的动态,我们可以说话,我们可以交流。




“与朋友欢乐相聚的角落”,因此,这个大的公区,我将空间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让朋友在空间中的行为呈并行化、散点化的组织方式,“欢聚”的心情在哪里?在不同形态“座”与“舒适”的方式上,它可以让人的身体沐浴在空间的光色雾霁之中,飘然欲仙,让在其间的人感受到远离尘世的烦忧。
我的家是将卧区与公共活动区域完全分开的,我的父母强烈要求分床睡,是的年纪大了,对睡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想被相互打扰。作为女儿满足他们。我们相互频繁交织,又不相互打扰。我们可以拥抱对方,又给对方留下了自己的空间。


我和女儿审美一直达不成一致,她喜欢高彩度的颜色,喜欢穿花花绿绿的鞋子,裙子,总是会为穿衣问题僵持很久,她很有主见,我满足,她的空间她做主。

我们常说:家,不仅仅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而是最真实表达一个人人格的“指代物”,是主人的审美意识、性格特征、生活追求……等丰富精神世界的综合体现。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好奇的设计师,因此,在营建过程中,倾注了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和向往:用最舒服的“姿势”去拥抱生活,没有羁绊和功利,一切都是透明而纯粹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