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高考落榜、三本毕业,她却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这几天一个演员竞技类节目火了。里面的导师,引发了全网讨论。
还有一波人注意到了参加比赛的男明星——明道。
他 39 岁了,有 15 年戏龄,和一个年轻男演员比拼演技。最后落选了。
很多人都在心疼明道——
90 后少女们的偶像,曾经的霸道总裁本人。15 年后,站在演技的竞技场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落选,甚至站在台上有好几次都要强忍住不哭。
他自己也说:“我没那么乐观。我其实也很难受。”
然后回想自己这几年,也没做过什么太成功的事。就有点不好意思,别过头说:“连我都有点看不起自己了。”

发现我们太擅长一件事了:某件事没做成,就否定自己整个人。加上这次落选,明道对自己更失望了。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来参加节目?”
他微微低了下头,一秒后又抬头鼓起勇气说:“刚才演的那个片段,是我今年演的第一场戏。”

然后提到自己近况——
前阵子他和一个朋友喝酒,朋友拉着他的手淡淡地说:“明道,我觉得你可能没办法再演男一号了。”大家听到这里开始鼓掌,想鼓励他。
他立刻摆手阻止,说:“我不演男一号不要鼓掌。”
看到这里我更难受了:没有得到好结果,对自己失望到连鼓励都不要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叹一句:生活的真相之一,就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其实真相是:我们被这句话绑架了。
有个同事也是。她曾因为写不出文章,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编辑的工作。
慢慢接受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所谓真相。也相信职场上的眼泪要回家流。

你们也是。上周我问:你们曾为了什么事拼尽全力?你感觉每时每刻都在拼,但越拼越痛苦。
因为总觉得没达到想要的结果,永远会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无能。
今天,我想让你们从只以点滴成败论英雄的绑架中,解脱出来。
二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一边自我怀疑,一边往前跑的。
读者 @ZTina 25 岁时带着 4 个新人做项目,天天睡公司。汇报当天,老板当着公司一半人指着鼻子质疑她。最后她还丢了项目负责人的位置。
但是经历多了你就会发现——
夸奖、加薪、升职,一个项目的成功……这些你在意过的结果,远远不是最终结果。

它们只是一座小山丘,因为此刻离你太近,遮挡你的视线。
当你再站远一点,就能看到更大的山,更远的目标在哪了。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 @房琪 ,很早就看到了。她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主持人。
最好先考到北京第一年没考好,复读了;第二年努力考到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名,但文化课砸了;最后,去三本读编导了;
但她根本不认这一时的挫折,大学期间就去电视台实习,哪怕一直在端茶倒水取快递。然后继续攒钱参加比赛。终于毕业时,通过层层选拔,成了央视主持人。

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叫房琪,不放弃。
不放弃的底气就是:
一次的失败,不会让你抵达结果;
但多次的尝试,很可能你就会实现。
三
我曾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一句话,一直印象深刻:
我得活得让自己配得上我的梦想。

只是我们太想立刻见分晓了。给自己设定的任务线,过于紧迫,一直觉得自己还配不上。
很多人因为这句话,才推着自己往前跑的——
朋友@麦姬 第一次在新闻里听到纯正英语,就想去联合国做英语同声翻译。这意味着:她成绩要过关。英语要够好。以及,至少要 10 万块。但当时的她:中学才开始学英文字母;
大学专业又被调剂到纳米科技,几乎不用英语;
想去芝加哥大学,至少要 10 万块。但她连考一次雅思的钱都没有。现实条件让她怀疑:
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是不是配不上她的梦想。

越怀疑,越想让自己拼尽全力够一够,配得上自己的喜欢和欲望。
@麦姬 曾整夜在电脑前看英语视频,一个细微的声调都能模仿几十遍。有次房间里一阵腥味,是她的鼻血滴在键盘上。为了赚够 10 万块,她找了很多兼职:
去超市摆货架,摆一晚是 100 块;
给小学生做家教,一个小时 50 块。
后来真成了,做上了德国双语商业杂志的中方主编。有次和英国皇室成员聊天,对方问:“你是不是在英国长大?口语很纯正。”那时她只想跟自己说一句话:“这就是我应得的夸奖。”

四
没有任何一种努力是白费的。
即使有些事,你没有做成。但努力过才有资格确定,你合不合适。
身边很多年轻人很喜欢日剧《火花》,看上去很丧但其实很励志。男主是一个从小就想做喜剧演员的小镇男孩。来东京后,没日没夜打磨表演。可在大城市追求演艺事业,哪有那么顺利啊。获得的机会,就是和搭档在超市门口扮奶牛推销牛肉。

也没有人相信他们能成事。找工作时,有人劝他现实点:

他们也没那么坚定。
有次男主认识的一个街头艺人小哥,决定放弃了,打算从东京回老家。放下这段执念,放过自己。男主知道后很难受,不知道自己是要放弃还是坚持。
最后从钱包里掏出 1000 日元,放进了小哥的旧吉他盒。然后抓着他第一张通告单,飞奔赶去演出。在自我怀疑中依旧觉得,那是必须实现的梦想。

你可能还需要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因为你的前方,永远不是一堵堵高墙,而是一扇扇门——
合同没有签成,一篇文章不会写,这个月业绩没冲上去……
但是只要有所成长,这些还算失败吗?

读者 @印象 曾在培训机构做管培生,每周做讲座,设计产品,整整 4 个月,毫无效果。绝望时,跟上司说:“再做不好,我就打算出国读书了。”上司说:“我们再试试。”
低迷了 6 个多月后,招生数量大幅增长。这才知道:
不是所有努力都会立竿见影。你可以做的是,一步一步靠近它。
五
后来你会发现:
把整个心交给一件事情的体验,这辈子也就几次而已。
做好每件小事,你能找到最大的踏实感。
朋友@Siga 是个话剧演员,很想塑造一个经典角色。但她是个湖南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接的都是小角色。为此,她没日没夜练普通话。
第一个月,大声念出饭店的菜单,路边的传单;
第三个月,每晚睡前朗读三小时初中语文课本;
第六个月,可以朗读剧本里近两万字的台词了;
一年后,可以说一口普通话了,也得到了第一个女主角。
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八个字中,解脱出来。回到文章最开始,明道在和年轻男演员比赛前,曾送给男孩三个字:尽全力。

或许最该送的,是他自己。
就像一个评委评价的那样:他现在需要让大家重新认识他,不是一个偶像,不是霸道总裁,而是明道本人。其实,机会常有,拼尽全力的心劲不常有。如果你还有这种“尽全力”的心,我相信你得到的,永远不是最终结果。
韩国综艺《新职员诞生》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人答:“有人问我活到现在什么时候最尽全力的时候,为了能毫不犹豫回答是现在。”
希望这种劲头,在任何年龄段,你都不惧说出口。

我想给你看一个联想拍的短片,讲的就是我们平凡而又拼尽全力的瞬间:有救火人员在火灾现场逆人群而行,航海员面对大风大浪而扬帆,舞蹈老师廖智失去了双腿却依旧奔跑……你可以先看视频:
视频里,联想作为国家智慧化改革道路上的助力,把智慧教室引进大山,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海量运算能力,为出海渔民预测风浪;智能制造保障下的ThinkPad,通过12项军标对照测试,成为极限环境下科研人员得力助手。联想在科技领域全力而为,赋能各行业,也助力了国家。

我知道,无尽地自我否定,漫长的时间,以及各种阻碍,足够让一个人放弃很多了。但总有人为了追求梦想实现的瞬间,不停歇。
各尽所能,才会无所不能。
新世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个优秀的学生不想当医生了,原因不止在“4+4”学制 (4人喜欢)
- 我想拍下18位妈妈的手。她们的手里,握着所有的女性议题 (3人喜欢)
- 想离职但不敢怎么办?我去问了职业生涯咨询师的意见 (4人喜欢)
- 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张照片,会是什么样? (7人喜欢)
- 坏事频发的三月,我们还能对明天抱有期待的理由: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