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者前言
“审美:“认识诸能力间的自由游戏”不在于实践,而在于获得一种暂时的“不确定”,是对人类经验中既区别于实践又区别于认识的感性领域做出的反思。
泽尔面临的挑战有2 首先语言分析方法的盛行瓦解掉了美学和哲学的形而上学出发点。另一方面20世纪先锋艺术的发展试图将艺术经验中的感性成分剥离,感性学面临丧失核心研究对象的危险。因此,泽尔要重构具有统一性的美学,必须从方法上吸纳分析哲学的语言自觉,从内容上兼容当代艺术与传统的背弃与逾越。
泽尔采取的是描述和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广义现象学的方法,它的判断不来自原则,而来自对经验事实直接而审慎的考察。
“显现”概念简而言之就是诸显象间的游戏。
显象:可以通过概念来区分的感性特征
传统美学思路:1聚焦于实际、存在 为了更高的存在之真,要抛弃虚幻的现象界,
2 另一条聚焦于假象,承认经验世界的虚幻性,不是超越而是投身。
二者都是对感性现实自身可靠性的不信任。
泽尔:审美活动既不是诉诸存在意义上的事实性,也不是诉诸超越感性实际的幻象世界,而是基建于经验活动本身泽尔称之为一种“事态”(发生),无论审美对象还是审美感知都融入这样一个显现事态的事实性中。这种显现事态不具有也无需具有存在意义上的客观性,但具有经验意义上的事实性。简而言之,泽尔的美学在于“动态美学”“时间美学”
审美感知并不是对固定对象的感知,而是对任意对象身上出现的显像游戏的关注,审美不是一种独特的经验领域,而是人类经验的一种独特可能性,它针对的不是独特对象,而是我们遭遇对象的独特方式。
“遭遇”意味着事情的发生即不完全取决于主体意志,也不完全取决于所谓客观现实,而是一种“d发生”,它的基础是“显象间的游戏本身并不是主观的”显象客观发生,显现虽不能脱离人类经验的可能性,但能脱离某一个人的具体经验,这就是显现的客观性。
显现不仅指向审美对象,也指向审美感知,它既是对象身上诸显像间的同时以及暂时游戏,也是审美感知在此时此地所参与的游戏,即“审美感知情境”。在此情景中,通过对对象当下性的觉悟来实现对自身当下性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