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者说第3期 | 《中国哲学简史》: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

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
一部史与思的结晶,盛销全球,双语阅读

哲学是什么?
中国哲学是怎样的?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哪些区别?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得不翻开一本被誉为东方“圣经”的书。今天要给大家重点介绍的就是博雅双语名家名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一本: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
01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是一个不断更新增补的开放性丛书系列。这个系列覆盖社会学、建筑学、考古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人文社科领域。作者如费孝通、季羡林、厉以宁、赵朴初、梁思成、梁漱溟、李济等均为中国现当代学术大家,多数作品原文即以英文撰写,并经权威翻译。
这些著作既代表了当时的中国一流学者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各学科在中国开拓、建立、发展的过程,更是理解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改革、转型与发展的重要理论源泉,经过了中国发展实践的历史检验。
因此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将这些社科领域的经典著作集结为双语出版,将中国学派的声音传递出去,向中国读者推广,向外国读者推广,向世界展现一个改革与开放的现代中国。
02
《中国哲学简史》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它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并没有中文版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此次出版为英汉对照版本,中文译文采用赵复三译本。

《中国哲学简史》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因为它最初是讲义,所以它的语言非常流畅;因为它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它的文字极其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一直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它对当今的读者有极大的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
03
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李慎之先生对冯友兰的评价是:
“如果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
冯友兰毕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他曾就学于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1952 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是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之一。

冯友兰先生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对中国四书五经等儒家文化及其他流派都有十分深厚的感悟,后来留学国外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对西方人的思维有了很深的领会。在文中,他用极强的逻辑辩驳了“中国没有哲学”的观点,解释了中国哲学和宗教的联系和区别。对中国哲学中的“出世”和“入世”做了深刻的剖析。

以下文字摘自《中国哲学简史》原文
The place which philosophy has occupied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been comparable to that of religion in other civilizations. In China, philosophy has been every educated person's concern. In the old days. if a man were educated at all, the first education he received was in philosophy. When children went to school, “the Four Books,” which consist of the Confucian Analects, the Book of Mencius, the Great Learning,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were the first ones they were taught to read. The “Four Book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texts of Neo-Confucianist philosophy. Sometimes when the children were just beginning to learn the characters, they were given a sort of textbook to read. This was known as the Three Characters Classic, and was so called because each sentence in the book consisted of three characters arranged so that when recited they produced a rhythmic effect, and thus helped the children to memorize them more easily. This book was in reality a primer, and the very first statement in it is that "the nature of man is originally good." This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ideas of Mencius' philosophy.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儿童入学,首先要读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也是宋以后道学(在西方被称为“新儒学”)认为最重要的文献。孩子刚学认字,通常所用的课本《三字经》,每三个字为一组,每六个字成一句,偶句押韵,朗读时容易上口,也便于记忆。事实上,这本书乃是中国儿童的识字课本。《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