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启蒙课(18)尊重与轻蔑
服从并不等于尊重。我们都知道要服从一位老师,一个警察,一个大人,或者是自己的父母……但是服从他们,并不一定尊重他们。
将尊重与礼貌,关心,服从,害怕或者其他情况混淆起来,是让人担心的:由于总是不尊重“尊重”这个词,人们已经不知道真正的“尊重”究竟意味着什么了。
尊重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会心跳加快,不会浑身起鸡皮疙瘩或者两腿发软。
尊重不是一种感受,我们不会猛然的感到它的存在,就仿佛我们感到害怕或高兴一样。
尊重是我们身上固有的东西。
我们可以强迫一个人有礼貌或者服从,却无法强迫一个人去尊重他人。
某些情境下,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比如说姓名,比如具体人格等等——都被忽略了。不把别人当做一个人,这就是轻蔑。
尊重他人是向他人显示他们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一种方式。这种价值并不来自他们的金钱,权力,知识或者智力,也不来自他们的美貌和力量……不,完全不是。
这种价值仅仅来自我们是“人”这个事实,所有的人都具有这个价值,就因为他们是“人”。
人不是一种工具,尽管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是具有某种能力的。可是一个人不仅仅能运用工具,在一个人的身上还有其他的东西。
尊重,就是人与人之间一段合适的距离和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可太近,也不可太远,要恰如其分。
尊重,恰恰要求我们在和人接触时不可以心不在焉,要注意力集中,这样才不会显出轻视,而自己还未察觉。
尊重有时很复杂,必须全神贯注,而且还要经常变换自己的位置,甚至在一天之内就可能变换好几次。面对不同的人,我们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对那些比自己小的孩子,对自己的朋友,父母,老师,管理员,以及邻居……
如果家长尊重孩子,老师尊重学生,法官尊重被告,老板尊重员工,大人尊重小孩,那么他们的权力就不会演变成暴力。而没有尊重的权力,就是一种暴力。
在我们被人忽视遭受恶劣对待或是受到轻蔑的时候,我们很难会去尊重别人,那些感觉自己受到尊重的人,是很少会去破坏别人的东西或做伤害别人的行为的。生活,是需要互相尊重的。
尊重别人尊重的事物,这就叫做宽容。
只有我们尊重自己,才能去尊重别人。
有时为了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想法,我们有可能被认为无理,但是这并不是轻蔑。
轻蔑也并不是一个小游戏,说着玩,不会产生任何后果;轻蔑是一种可怕的粗暴,深深的伤害人,令人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一无是处。
通常,面对轻蔑唯一可能的还击方法,就是蔑视对方。
轻蔑也在人们之间竖起了墙,结果就是人们各自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尊重则会打通这条道路,尊重会在人们之间建立起联系:男孩和女孩,老人和年轻人,孩子和大人,穷人和富人,老师和学生,各种不同信仰的教徒等等。
尊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一次性的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所有的人都需要学习不断的一点一点的学习,从小的时候就开始。
为了学会尊重,无论是孩子还是其他人,大家都需要自己周围有一些严肃的尽心尽职的成年人,那些懂得什么是恰当的言语行为的成年人,教给孩子们如何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成人们既不能太过分,也不能避免不管,只需要恰到好处的承担起成人的责任。
一旦别人觉得我们有能力,我们也会感到自信,会对自己抱有期望,我们喜欢自己尊重自己。
尊重是可以感染的,真正的尊重肯定是会强烈的感染别人,我们每个人都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