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记忆中的那些气味
昨天看到某医院公众号上的一则推送,19岁女生在公厕被“臭晕”后不幸离世,罪魁祸首是公厕中的硫化氢,提醒我们日常要加强注意防范。作为一个化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重温了一遍硫化氢的特性,感觉知识已经全都还给老师了,实在惭愧。当然今天并不是立志重学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只是想起来,我们这一路走来,其实有很多不能忘怀的留在记忆中的气味。
早上做乡镇巴士,上来一个老人,夹带着一股浓浓的红花油气味坐在了我后面的座位上。农村里,有特别爱干净的老人,比如我的姑公,出门都会揣着小镜子。但是大部分的老人,并不会勤快洗澡,尤其老爷爷们。他们固执的认为,频繁洗澡会让体内湿气增重,影响健康。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跟农村的老人一起生活过,你每次去洗澡,都会听到他们念叨:“又没有干活,又没出什么汗,这么天天洗澡干啥,会洗坏的!”然后恨铁不成钢的直摇头叹气。直到现在,我只要一洗澡,还会听到我外公在边上念叨。我们是讲卫生的好孩子,当然不会受这些唠叨影响。但我们也改变不了他们根深蒂固的习惯,我就没有办法说服我外公经常洗澡。不愿意洗澡的后果就是,天气一热,身上自然就会有汗臭味。然后红花油、清凉油、风油精、风湿膏,这些都是老人们的最爱,好像万能解药。想象一下,夏天你如果闻到这些气味的综合体,那你可能真的会想要逃离,要多远有多远。
还好嗅觉会疲劳。不然怎么办呢?面对你亲近的这些老人,舒肤佳的香皂,就是他们认为能够洗的香香的唯一法宝。但经常就是,才洗过,立马就涂上了红花油,抹上了清凉油,贴上了风湿膏。很多时候,闻到这样不舒服的气味,会很不好受。也许是害怕外公出门也会遭受同样的嫌弃,所以很多时候,不管坐车也好,外出吃饭也好,碰到这样带着浓厚气味的老人,我不敢嫌弃,总是告诉自己,嗅觉会疲劳,忍一忍就过去了。
记忆中,奶奶特别愿意在夏天擦花露水。然而擦了花露水之后出汗,那气味也是很销魂的。奶奶还喜欢风油精,总是在太阳穴上涂一点,似乎头疼就好了。小时候跟奶奶睡,床上好像都有风油精的味道。奶奶离开很久了。有时候走在路上,身边飘过那像花露水、像风油精的气味时,总会回头多看两眼。还有那些年,她总喜欢自己炖(我们这边说的炖,其实就是隔水蒸)补药喝。当归是苦的,但红枣、党参、枸杞是甜的,于是炖药的过程中,空气里就弥漫着似甜似苦的气味。
时间从指缝中溜走。现在我们周边飘过的都是很香很甜的气味。办公室楼上的一个小姑娘,每次她只要一开门,我在楼下就能闻到那股浓郁的香味。我们周边的这些年轻人,身上很少会出现那些红花油、清凉油、风油精等气味,不说有香水味,但至少能有沐浴露或者洗发露的清香。
在杭州上学的时候,有个周末突然就觉得楼下有家乡烧鸡汤的那种味道,突然就好想喝妈妈煮的鸡汤。趴在窗户上看,楼下走过的,确实是讲着一样方言的家乡人来看他们的孩子。虽然只是听到了一样的方言,但就觉得特别亲切,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一样。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兴奋劲,好久都不能平复。
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气味吧。又或者说,你亲近的人身上,总有你熟悉的气味。你有多久没有闻到过曾经熟悉的气味了?你有多久没有见过那些熟悉的人了?或许难闻,或许刺鼻,或许香甜,嗅觉会疲劳,但是我们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