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商贩,免费送价值2000元的水果,却从银行赚了上百万

2016年6月下旬,我一同学在海南三亚开了一家主营水果生鲜业务的档口,主打时令水果、蔬菜、海鲜等产品,经过一点点累积,沉淀了大概1000左右的客户,平均每个客户会在他店里大概消费2000元。
一年下来,也有30万+的收入,虽不算多,但生活也算过得有滋有味。 可好景不长,那条街上前前后后入驻了很多同行,销售额直接下滑,也被迫参加了遥望无期的价格战中ing…。
想转行做别的,但思来想去,除了卖水果生鲜外,好像啥也不会。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2年。
直到2018年8月份,我们一个转行做金融产品的同学和他闲聊时,才豁然开朗,找到了完美的应对解决方案。
暂称卖水果生鲜的同学为小A,做金融产品同学为 小B吧。
小B帮小A设计了一款类金融的商业模式。让小A把价值2000元的产品免费送给这1000个客户。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认为小B不是疯子,就是白痴,免费送还怎么赚钱?
小B不是疯子,也不是白痴,而是我们同学口中的人精,他设计的这个商业模式是完美的应用了互联网圈子常用的「羊毛出在猪身上,老牛来买单」思维。
我们普通散户在银行存款,10万元的年利率大概是3%左右,定存一年后,只能拿到3000元的利息,所以散户们考虑把钱放在哪家银行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选择。
有些人可能只考虑哪家银行在春节时给的对联多,就选择把钱存在哪家银行。
小A的客户如若要想免费拿到价值2000元的产品,得需要存10万元到小A指定的银行。小A的客户有1000多个,这样的话,就是1000个10万元,共计一个亿。
换句话表达就是小A能帮银行拉1个亿的存款。
小A找银行谈合作,帮银行拉一个亿的存款后,要1个亿的2%作为佣金,银行肯定会欣然接受。 因为银行给大客户的年利率本身就比散户高好几个点。
在这个思路当中,加上小A的佣金,银行付出的成本总共也就是5%。
回顾到这三个角色中小A、小A的客户、银行都是受益者。
小A让业务的销量攀升了、小A的客户能免费拿2000元的产品、银行又多了一笔资金。
更为可贵的是,小A由之前的零售模式转为互联网运营圈人口中的社群经营模式,利用这个类金融的免费送商业模型,卖什么产品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围绕掌握的这类人群,可以延伸出很多隐性利益链条。
这个免费送商业模式,其实是可以毫无违和感的批量复制下去,年赚数百万没有任何阻碍。可惜小A没有开连锁店的野心,商业版图的边境就此为止。
针对赚钱这个话题,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以要想赚钱,先看下自己当下所处的一个角色,再做转变。
比如你是一个很普普通通的月薪5000元的上班族,做个个体户就能年收入15万,开个公司…。
这个世界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好风凭借力,转换个思路,就能碾压竞争对手与千里之外。
-
神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3 14: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