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面纱后的人性救赎
两天断续读完了毛姆的《面纱》,初次接触毛姆的文学作品,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曾经大学里老师推荐过电影版《面纱》,印象中开头广西悠然的山水风光,配上金发碧眼的女主人公,总有些格格不入,电影一直没有看,准备补课。
有幸终于接触到了文字,而它所带给人的震撼却更为深刻。一个放纵不羁的女人出轨多情又无情的男人,自己的丈夫睿智深沉,老练沉稳,最重要的是爱她至深,在发现她出轨后,没有歇斯底里的咆哮谩骂,没有发狂的报复与羞辱,没有殴打与责骂。沉思,沉默,是他最终的选择,任凭内心暗潮汹涌,表面却不着痕迹,他用理智的方式羞辱了她,让她看到了自己的浅薄无知与理想主义,也看清了她出轨之人的薄情寡义,利益至上的嘴脸。最终他们远走东方的湄潭府,一个盛行瘟疫的地方,求死还是完成救赎呢?读完这本书我产生了很多想法,也许爱而不得的男主人公瓦尔特是完美主义,得不到就摧毁自己与凯蒂,借助瘟疫的力量,但细思,他又像是一盏明灯,想要从新照亮凯蒂的人生,让她走出自己狭隘的认知圈,看看什么才是人生真正应该寻求的东西。最终,他死前最后一句话:死的却是狗,让人更加想要揣摩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不甘心中带着遗憾?还是一种自我嘲讽?还是一种欣慰是自己死了不是她?他的爱隐晦又难以捉摸,并没有花言巧语和阿谀奉承,有的是细节的照料,迁就,妥协与让步,他爱的卑微,她却颐指气使,最终她在修道院经历着她从未经历过的新生活,似乎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对她的丈夫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她在一步步揭开生活的面纱,在生命的褶皱中探访幽微。渐渐的,她就要完成对自我的救赎了,而瓦尔特却离去了,他并非是慷慨赴死,更像是自我放弃,他失去了理智,在他爱的人面前。
对比来看,那个查理显得多么庸俗可怕,世俗又世故,狡猾又贪婪,花言巧语,鬼话连篇,可耻的让人鄙视。这世界上,有多少这样的男人,浅陋又鄙薄,空有一副皮囊,没有有趣的灵魂,跟他在一起的女人,总会被称为是二流货色。想想身边的例子,真是深刻叹息,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
真希望情窦初开的少女们能看看这本书,都能早日掀开生活为你设置的面纱,拨开云雾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