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同年生死一文一武的首相的故居(下)——有文化的政治家与有反骨精神的名校

在椿山庄的对岸不远处也有一个酒店,这家酒店虽然也有着相当华丽的内装,但是就规模、价位和设施来讲,都比椿山庄略逊一筹。

这家酒店背后也有一个曾经是首相宅邸的庭园,这个庭园叫大隈庭园。这个庭园的面积和庭园内部的设施和曾作为山县有朋宅邸的椿山庄更没法儿比了。就像它曾经的主人大隈重信和山县有朋的对比一样,尽管都担任过日本两届日本首相,但是在权力和在政界的影响力方面,大隈重信和元老的山县有朋比起来都是望尘莫及的。
时隔近百年的现在,两个人已经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他们的宅邸也已经成为不再属于私人,而成为平民可自由出入的休闲场所和为商人获得利益的工具。但是,大隈创立的一个学校却保留了下来,并且比山县创立的臭名昭著的参谋本部更加有名。这个设施就在大隈庭园的西侧。它叫。。。我们还是先从大隈重信说起吧。

大隈重信,1838年出生肥前藩佐贺城,他父亲当时是火炮小队小队长,也算是个上级武士。相对山县,他的出身算挺不错的了。七岁进入当地的为公务人员准备的学校通过一本叫“叶隐闻书”的书学习武士道化的儒学。十七岁退学。加入反对反对“叶隐闻书”的内容,传授日本本国国学的枝吉神阳建立的尊皇派组织。第二年有进入了教授兰学的学校(日本之前只和西方国家的荷兰保持长期的交流,所以把西方的技术称为兰学。)。1861年,23岁的大隈老师开始在教授兰学的学校教授兰学。1865年,27岁的大隈老师又跳槽到教授英学的学校当老师。(当时英语国家的思想技术。)任职期间,大隈重信学习了英语,还接触到了新约和美国的独立宣言,据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到了此时,大隈分别接受了四种思想教育,武士道化的儒学、日本本国的国学、兰学、包括新约和美国独立宣言的英学。可以说在在思想上已经经历了数次洗礼。同时,在27岁的“高龄”才开始学习英语,并学有所成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作用。好学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1868年(明治元年),30岁的大隈老师被人举荐,参与政务并处理和外国公使的交涉。同年,就英国抗议日本政府镇压基督教教徒事件和英国公使谈判并成功的改变了英国公使的态度。随后,大隈老师参加了日本一系列金融制度的制定,并推动了当时日本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1873年,三十五岁的大隈老师成为了日本大藏大臣,主管处理日本财政和金融相关事物的大藏省。1874年,大隈老师负责日本参加维也纳世博会的相关事物。日本也通过这次世博会向西方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并对西方美术带来了影响。


随后大藏大臣大隈老师又参与了土地改革政策和日本的洋务运动殖产兴业的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可以说大隈老师作为一个文化人为日本国家经济运行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881年,大隈因支持了日本学习英国宪法(皇帝只是国家的象征。)和被支持学习德国宪法(皇帝拥有实际权力)的伊藤博文在政治上放逐。也许这对身为政治家的大隈老师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身为教育家的大隈老师来说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因为在他被离开政府的第二年,44岁的大隈老师以“学术独立”、“学以致用”、“培养模范国民”等口号为宗旨设立了东京专门学校,成功的升级为大隈校长。

不得不说,当时日本的一些政治家还是能够以国家为重而暂时抛弃个人恩怨的,至少伊藤博文就是这样的一个政治家。当时日本保留着和各个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了修正或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需要一位有外交才能的人。在伊藤眼里,大隈校长就是这么一个人。于是1888年,伊藤任命大隈校长为外交大臣。大隈校长再次回到了政坛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后来出任过两次日本首相。
1922年1月10日,大隈校长因胆结石,死在了自己的宅地中。这个宅邸所在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大隈庭園。1月17日,举行葬礼时,大约三十万日本民众沿街为大隈校长送别。因此这次葬礼被称为“国民葬”。
对比一下大隈重信和山县有朋两人的建树。可以说一个是文化人,一个是武人(山县总是自称一介武夫。)。而在当时,身为文化人的的大隈重信的权力和宅邸远远小于武夫山县有朋的。但讽刺的是大隈重信的“国民葬”和山县有朋的国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确,大隈在民众心中是代表民权对抗权威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之前有提过他所持的意见是日本效仿英国的宪法,架空皇权。)。并且总是以很阳光的形象在民众面前发言,和不怎么愿意在民众面前讲话的山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了,还有他当年再也期间创造的那个东京专门学校所提出“学术独立”、“培养模范国民”等口号也是在反抗当时的权威。以至于现在作为名校的它网上都流传着这个学校有反骨精神和在野精神。所以,这个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者民权。
这个学校现在的名气已经远远高于之前介绍过的椿山庄和大隈庭园了。1902年,这个原名为东京专门学校改为以它所在地命名。他的所在地叫早稻田。


-
把栏杆拍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9 16: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