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锢圈层的“逆风翻盘向阳而生”与可以突破圈层的“越努力越优秀”
好像有段时间没写小文章了,节目结束都那么长时间了,看看还有那么多豆瓣好关注,如果不搞点什么好像也不太好
抽时间搞了一篇,以下都是个人拙见,也算是个很想讨论的话题吧
《创造101》与《青春有你》之间的差异,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有人讨论,不论是粉丝还是路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可以肯定的是粉丝当然想自己粉的那个谁能脱颖而出。
从去年101到青1到创造营,不同平台透出的线索还是很多的。本人全程追了这两部选秀综艺,全面全局来看有些问题值得深思。

以下再几个方面,个人阐述自己的认识
本人没看过爱奇艺最早的《偶像练习生》,应该说当时练习生概念刚开始萌芽,《偶练》参考价值不大。
从《创1》开始练习生及偶像市场才开始逐渐成为常态。而其后的《青1》应该是获得一些《创1》被人诟病的特点而做了一些相对“公平”的改变。
时代背景方面
《创1》的时候刚好经历了之前《偶练》的男练习生行业的市场蛋糕初始,大众的目标当然聚集在女练习生这方面,但2018年初刚好经历了女团市场的寒冬,市场上很多女团组合濒临解散。能留下的女团其实也是种无奈,其实当时很多有实力的女团经纪公司并不看好这个选秀节目甚至未派出公司最具实力女艺人来参加。
那时的女团成员基本等于夹缝的一群追逐梦想的少女,实力而言她们不如专业SOLO歌手那么能唱也不如专业舞蹈演员那么能舞,而且还担忧看不到出路的未来,而《创造101》当时可能给予了她们这样一个舞台,当然这个舞台可能本身并没有那么“公平”,但是对于她们已经足已,甚至对于有些选手来说成为了女团从艺梦想的分水岭,更有一些选手到初评级时都不知道是来这个节目干嘛?其实当时观众也很纳闷:原来国内还有那么多女团妹子在追逐从艺梦想。
《青1》的时候,适逢《创1》结束不久,偶像市场已经逐步起来了,甚至有些原先不是这个领域的公司也开始试水市场,《偶练》结束并没有一年这么短时间内就有一个“第二季”,其实当时还有《以团》和《创造营》两个节目挤压,只是《青1》启动稍早,所以大小公司也想混个脸熟,市面上做男练习生的公司及不做男练习生公司都把选手派来了节目。当然《青1》选手的压力并没有《创1》选手那么大,大部分都没到团队解散或者公司退出市场的地步。只是观众也会纳闷,《偶练》结束后那么短时间内怎么节目组有招来了那么多小哥哥。
选手选拔方面
《创1》有很强的针对性,《创1》节目组不看选手实力,只看选手特点进行选拔,初步筛选到骨干搭建无不与节目剧本契合,换而言之就是根据预先定的各种人设去选匹配的人,再辅以一些置换资源的公司选送。所以最终出来的101个选手圈层分明,下上的界限很有层次,谁是大公司谁是小公司出来的人一看就清楚,尤其是初评次评的标准更是如此。
《青1》的选拔更实在些,考虑到《偶练》当时已经割了一波韭菜,所以桃尽可能的去找寻前一波韭菜后的漏网之鱼,而不是像鹅根据剧本和人设去找人。所以最终看见青1的名单100个人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圈层,只是少数几个人有断层,大小公司选手实力差异并非非常明显(大公司也有实力不行的,小公司甚至个人也有出色的),但也是因为与之前《偶练》间隔时间太短,导致导师诟病节目选材有拔苗助长,一些选手其实并没有练习太久就被拿来赶鸭子上架。
选手对应赛制走向方面
《创》这方面可以回顾,基本就是创造就是几个主干选手“合情合理”地走到最后甚至出道,剧本话痕迹明显,也导致节目中很多剪辑让人摸不到头脑,比如娟,紫婷,甚至郭颖,只要剪辑剧本好,选手个人不走偏就能到总决赛。也有预料不到的,其中最大能量来自村花,原本节目组并未会说她能走到哪里?结果民选凶猛直到出道,其次是王菊,道路其实也差不多但王菊更多地是其个人给节目创造了新剧本新人设,以上两个新人设新剧本对节目来说顺水推舟何乐之而不为?
当然除去上述两人带有明显的国情色彩外的剧本人设外,其实还有的一些选手也在为突破圈层而挣扎,典型的是赖七初期并不出彩,但中后期齐鼓文化的不惜一切代价的互联网攻势神助攻了一把最终出道。而其他没有国情色彩剧本也没有公司保障的选手也想很努力地突破圈层可结果就很残酷了。
可以回顾发现在《创》一轮公演前就有些选手似乎已经预计到对她们来说有些残酷的结果,其中几个“聪明”的选手有想到办法来突破圈层。节目“巧妙”地更改原版赛制与投票节点、投票规则的设定使得这些“聪明”的选手最终还是被早早淘汰了。比如一轮公演《撑腰》舞台流传很广视频网站点播率也很高,细心发现其实《撑腰》表演组合的选手配置就非常“巧合”(应该是当时一轮公演16组里可以组合的舞台经验最丰富的配置),可以这样说:节目组也给了最好的条件,一切的前提就是为了热门选手的未来的走势“合情合理”。
再说《青》,因为是在《创》后播放,很明显看上去不论赛制和投票机制都肯定比《创》“公平”不少,比如初评得到高等级的选手大多在初评中都有不错闪光点而不像《创》即使在最初出场都有很强的剧本化,《青》初评里,小连,老夏,甚至ODD都非常不易,他们都不是热门选手也都不是出自大资源的大公司。如果以他们三个的排位到最终的结果,要是放在《创》是不可能的事,反过来对大公司出来的热门选手陈宥维、王喆的F评级更是彰显一视同仁的严酷,再比如次评更有让车慧轩从F班跃入A班的“奇迹”,甚至即使到录制选手集体主题曲前PD还能调配选手次评级,这在《创》是不可能的。总结就是《青》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选手的表现上,而《创》更多的是由剧本为基础再引申到选手表现上。
关于两大节目的赛制另一个明显不同在于:《青》一轮公演选人是由选手自由抽签决定然后自主选人,且选人时不确立中心位,同时公演小组队长和中心位并不是同一个人,这样做悬念更大,同时选人完毕后排练的资源也是均等的,而《创》不会这样,因为这样的话可能会影响剧本,所以《创》的三轮公演都是会早早地设立好中心位及中心位相应的剧本,尤其是一轮公演以评级来选择组队更是让节目能更好的服务“合理”的剧本,这里的总结就是《青》的随机选组有影响最终出道选手的走势而《创》则是早早地就“确定”了出道位。
再看选手个人公演走向,举例《青1》的李振宁最初排名并不理想但《后退》的闪光一路杀到高位出道,同样夏瀚宇也是初期排名也不理想,小连更是最初还是大棚选手。对比《创》的话初期如果走低位的话后面很难再有机会“逆风翻盘”了,比如《创》初评F班的选手可能就是节目组要导师根据剧本需求“故意”放进去的,《创》导师从艺那么多年选手的功底如何真会看不出来?导致之后《创》次评级F班几个选手都升了好几级,但《创》节目组又不会让他们直接想《青》里的车慧轩那样直接进A。总而言之在《青》排名低的选手能靠舞台的个人闪光扭转颓势改变命运而在《创》基本是不可能的。还有一点很关键,《青》公演三轮的中心位或者队长由选手自由竞争推选决定,而《创》基本由节目组来决定这些,这等于《创》又能“合理”安排出道选手。
前面说了走向,再来说说节目最终的售后吧
很明显《创》的售后要比《青》好不少,节目的金主把能给的资源都给了《创》的出道组合,不停地维持《创》出道组合的热度。目的很明确就是告诉大家,参加选秀最终出道限定组合会有最好的售后。看似很吸引人但其过程未必真是每个追逐选秀出道梦想的人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青》的出道组看似要略微逊色一些,但未必真的很不好,这也是青的背后金主决定的,只不过《青》背后的平台缺乏《创》背后平台的广度和深度,唯一对选手好的一点是,《青》的出道应该可以通过选手如果具备实力的话,可以在某个节目节点的通过努力而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引申
其实很明显了,观众来说就当作是一档综艺节目,未来公司选手来说去哪个平台可要想好了,如果是小公司但对选手的实力可以的话就来爱奇艺吧,尽管最终出道售后不理想,但毕竟有功底在限定结束还能走的更远一些,如果实力逊色但公司不错还算去腾讯谈个好剧本吧。
结束语
上述应该是老生常谈了,明眼人如果全程追过两档综艺都基本知道其中的套路,对于粉丝来说,预计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还是那句话,没有特别要粉的选手就当下饭综艺看吧。
-
奈雪的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9 13:39:03
-
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1 17:40:38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7 00:17:53
-
董大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00:25:02
-
桥本环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0 02:56:36
-
热心女网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8 17:57:30
-
豌豆小姐要早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5 21:48:32
-
爱追星的直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1 11:42:03
-
INTO1-利路修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4 14:35:34
-
寒武纪@李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1 19:02:04
-
今夜无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1 12:20:23
-
QAQ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0 17:04:29
-
Fleu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8 20:43:45
-
一个大草莓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2 20:19:33
-
豆友204869861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5 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