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要的很简单——爸爸的陪伴

COMPANY
给他父亲的爱,朋友的感觉

转眼,已是迈过36岁门槛的人了。
我经常在自己身上找到父亲的影子,偶尔会有这样的感觉:“我的这个表情好像爸爸?”“我的这个语气好像是老爸的口吻?”“对于这个问题,我爸也会这样想!”“好像老爸就是这样做的!”......一种“随根儿”的感觉。
厚道可能也会这样“随根儿”。所以,我要把他可能“随”的这个“根儿”——我的行为,一点一滴地做好。

前 言

如果把陪孩子学习比喻成种花,那么学习成绩就像花,学习习惯就像茎,学习兴趣就像根。作为旁人,只看花开得好不好,很少去关注根茎是否粗壮;作为父母,若要花开得好,则要做好根茎的培育,不可只盯着花,犯“我要的是葫芦”的错误。
经常听到:“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好了,孩子的学习就上了轨道。”学习习惯好,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比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有兴趣。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家长会接到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因为孩子的进步会一次次超越我们的预期。孩子的学习状态也会像鸟儿天上飞、鱼儿水中游一样的轻松,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喜悦。
🔸🔹 爸爸的陪伴🔹🔸

我的儿子——厚道,现在刚好6周岁,近一年来,像个“小书痴”,厚妈(厚道的妈妈)过一会儿就要提醒:“行了,我的大学苗子,休息一下眼睛吧!休息一下颈椎吧……”厚道总是用舍不得的语气说:“就这一本!就这一本!”他看的书都比较薄,还有图,读完一本也就半小时左右。
一年前看书需要我陪着,因为不认识的字较多,现在不用了,学到东西还经常来考我们。读书有兴趣,就一点也不累,读完自己有满足感,在厚道身上还是有所体现的,至少现在是这样。
“有好的根,好茎和好花自然来,反之,则不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怎么培育好根则不是一件易事。在陪伴厚道长大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我把这些记录下来一部分。
在记录的过程中,偶尔总结一些自己的观点及思考过程,慢慢地我发现:把厚道身上发生的事与平时学到的教育观点相结合,让理论与实例结合起来,能产生一些新的理解与认识,这些应该有用。
希望朋友们读了,能有一种“知道从哪里下手”“早期教育也不难”的感觉。盼望这些能够帮到大家。
🔸🔹爸爸的陪伴🔹🔸
树上微出版策划
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每一位家长都想尽100%的心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请将其中的80%放在他上小学以前。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几年前,我理解不了这句话的价值。现在,我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越来越感觉此话有理,且分量很重!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那就马上行动起来,让孩子感觉到你爱的是他的成长与进步,而不是他的好成绩,这样能育出好根。至于初中或高中,说实话,我没有陪孩子的经历,也没有与初、高中生深入接触的教育经历,我只是这样告诉自己:到那时,我只想以朋友的身份偶尔出现在厚道身边。
得当的陪伴越早越好,陪伴需要得当的策略与方法。
厚爸
2018年元月
🔸🔹爸爸的陪伴🔹🔸
正 文 节 选
回答孩子的问题要“会说”
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对他提出的问题表示感兴趣,能培养他提问题的兴趣和意识。我们回答了一个,他就会了一个。
回答孩子的问题要客观、全面。吃三鲜馅饺子时,厚道问:“虾皮是虾的皮吗?”我答:“虾皮是小虾,由于虾肉很少,看上去好像都是皮,没有肉,所以人们称其为虾皮,其实还是有少量虾肉的。”

回答孩子的问题要“留白”,启发孩子思考、怀疑、探索。
如:
1.厚道问:“人是从哪来的?”我答:“现在来看,最大的可能性是由猿猴进化而来,但还不能完全确定,等你长大了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下。”再给他找一张进化的演示图看一看。
2. 我和厚道一起看恐龙的电影。我说:“这些恐龙的形象是科学家用恐龙化石推理出来的,没有人亲眼见过恐龙,恐龙是不是真的长这样,是不确定的。”客观地回答,可启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树上微出版
定制出版 专业为你
尊重每一部作品的价值

回答孩子的问题,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答案的长度。当我们准备好详细的答案时,孩子却不一定长时间地有耐心。
如果孩子有10分钟的耐心,准备好说什么;如果孩子只有5分钟的耐心,准备好说什么;如果孩子只准备了一句话的耐心呢?那就用一句话说重点。
不回答他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他自己是否能找到答案,我们大概清楚。所以,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回答,什么样的问题不用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向他求助……可酌情处理。
经常求助孩子,他会更担当。
🔸🔹爸爸的陪伴🔹🔸

孩子的梦想不用我们规划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们先不要设想太多、预期太多。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的成长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在尽力做好当下的同时,要随着孩子的变化而调整。
远大的目标是孩子前进的动力与方向。孩子朝着目标而去,即使跑偏,也不会偏太远。目标明确了孩子甚至没有跑偏的想法与时间。

大约5岁左右,厚道的梦想是当“研究科学家”,他喜欢看揭秘类、科技类的书。随着知识面儿的拓宽,现在那个梦想是否还在他心中,我并不清楚,也不想知道。我认为梦想应该悄悄地待在心里,不适合经常拿出来“晒”。
厚道一直喜欢研究和阅读。厚妈的化妆品、家里的米面、液体的、粉状的、经常被他勾兑、搅拌。于是我送了他一箱大小不一的试管。
我们的期待并不一定能成为孩子的梦想,他自己的目标也可能会换来换去,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在好学的路上,早晚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晚上,我和厚道玩“抛接西瓜垫”游戏。
开始,每次都是将西瓜垫旋转着抛出,西瓜垫也按着预计的抛物线飞到我这里。玩了一会儿,厚道开始直接把西瓜垫扔向我,没有旋转,垫子在空气中总是跑偏。
他问:“为什么不旋转的垫子就会乱飘呢?”“因为,垫子在空中受到空气的阻力,这个阻力会导致垫子跑偏,不按照你抛出的方向飞行。如果垫子在出手后,让它旋转起来,那么这种旋转会让垫子有较高的稳定性,按照预想的轨迹行进。”我用两只手擎着垫子往前运动,为他演示垫子飞行的慢动作,说:“这个原理,更典型的应用是子弹。”

我拿起家里的小扫帚比作子弹,说:“如果子弹在飞出枪膛后不旋转,就会受气流影响,跑偏较大,可能无法击中瞄准的目标。真枪的子弹,在枪膛里受到膛线的作用,会让子弹在出膛后转着前进,稳定性就提高了,会按照瞄准的方向稳定地前进,最后击中目标。另外,旋转的子弹杀伤力也较大。比如电钻(我用手指顶在他的胳膊上让他感受)这样直接往里顶和旋转着往里面顶,效果是不一样的。”
后 记
早期教育不是让孩子尽早学会哪些知识,应该以培养兴趣、开发智力、丰富见闻为主。
事实上,在培养兴趣和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掌握很多知识。同样掌握知识,以培养兴趣和开发智力为重点与为了孩子提前学会知识为重点,会截然不同。
这不同会体现在方法与心态方面,就像多数人都愿意与朋友聊天,却不喜欢与老师聊天一样。
陪伴孩子就像熬粥,要有主动操心意识,不要等“粥煳了”,才想起来去搅一搅。陪孩子的时候,我们要设计游戏,规划内容,引导孩子动起来,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孩子动起来后,我们再退下来,不去干扰他。

点击树上微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如果您有出书的梦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出书,如果您感觉孤军奋战,需要专业的团队支持,那么您并不孤单。
树上微出版从出书、排版、封面到发行、推广、宣传,为怀揣梦想的码字英雄们提供专业的文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