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圈生态观察1
1.粉圈主要决策还是看微博hyh,在豆瓣催决策和内务是基本没用的,除非粉头们逛豆瓣且听的进各种建议。 如果你的想法与hyh相反并公开提出,那么不管你是出于真心还是故意,都会被打成有带节奏之嫌。
2.炮手挑事者影响不了一个粉圈的核心决策,但是会通过影响散粉小粉产生蝴蝶效应或者倒逼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带节奏。
3.上一秒这个人对你家很好帮着说话,但是下一秒他就骂了你们家。不要觉得这是精分爱婊演,因为他所表露的情绪可能都是真实的。前一秒确实是出于理性而怜爱,但是后一秒又被粉圈骚操作激怒,出于感性而爆炸。从这个转变里,唯一可以判断出的是他对你们的怜爱是廉价易变的,他的理性打不过感性。
人类的情感是一个复杂且难以相互割裂的容器,情绪则是一触即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件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经验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看法,由此分出不同的见解。
同担尚且因为性格不同观点不同而吵架,更何况异担,认知和行为差异更大,起冲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起了冲突之后,你是直接闷头加入这个冲突,还是站在旁边对这个冲突的前因后果进行条分缕析理智思考,终究得看理性和感性哪个更占上风。
4.许多粉丝不爱看长篇大论,尤其是表述书面内容带点思考性的文字。因为追星本身被归为娱乐放松行为,没有必要费精力接受太过复杂的东西。
我无意于judge追星群体,但是这个现象确实有学历和知识水平的影响成分在。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