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卖云南咖啡,作为国人你又知道多少云南咖啡事?
最近,著名外国网红"郭杰瑞",发布了一个视频说他要把云南咖啡卖到美国,并创立了“Fibo咖啡”这个品牌,这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郭杰瑞亲自前往云南咖啡种植地区调研,采访。确实,农户说到,星巴克等厂家每年都会在云南收购几十万吨咖啡生豆,出口之后再烘焙,然后再进口回国。完美的进行了一次"出口转内销"的商业操作。

因此,你在星巴克购买的咖啡就很贵。但是这些知名国际大牌,却只口不提咖啡生豆的来源,因此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甚至中国国内很多人都不知道云南还种植咖啡并且出口数量并不少。

成然,中国近年咖啡市场有了蓬勃的发展,跟这些巨头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中国人也逐渐接受了咖啡这个舶来品。在当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里,一杯现磨咖啡少则8元、10元;多则像星巴克需要几十元。
可是,从云南省咖啡协会公布的2015~2016年采收季,企业从咖农手中收购的一公斤咖啡豆均价在15元左右。
而之所以,不去说云南咖啡,也许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咖啡生豆的价格,可以采用很低的价格采购生豆,降低他们的成本,提高自己的利润。
但是这么一来,咖农的收益少了,愿意种的人就会慢慢变少,因此云南如何才能打出名声,提高品质,提高咖农的收入呢?
云南咖啡的起源
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德神父在大理市宾川县朱苦拉村栽下了第一株咖啡树——这一般被追溯为咖啡传入云南的最早记录。之后的 100 年时间里,咖啡树并没有在这个地区生长开来,直到跨国公司在 1980 年代末先后进入云南,这个舶来品才被重新种植和利用了起来,出口世界。
1988年,雀巢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启动咖啡种植项目等方法开始在云南支持当地咖啡产业发展,云南咖啡再次崛起。1992年起,雀巢成立咖啡农业部,专门指导、研究云南咖啡的改良与种植,并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截至目前,不仅雀巢、麦氏、卡夫、星巴克等咖啡巨头均在云南从事咖啡业务,本土咖啡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

咖啡的种植条件
咖啡树在植物学上,属于茜草科咖啡亚属的常绿树。南北纬回归线25度之间的环状地带,是咖啡的自然生长地区,通常我们把这个区域称为"咖啡带"Coffee belt/Coffee zone。

云南咖啡的品种
铁皮卡(Typica)和波旁(Bourbon)这两个经典的优质咖啡品种为云南咖啡主要的栽培品种,1991年从肯尼亚引进了卡蒂姆(Catimor)系列品种(抗病毒能力更强,产量更高)。属阿拉伯种(又称小粒种)的变种。由于两个品种形态和习性相似,因而两者多混合栽培。

云南地区目前种植最广泛的就是卡蒂姆,保山地区还有少量铁皮卡、波旁种植。虽然从大的范围上都属于阿拉比卡种,但这几个品种在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云南普洱地区种植的全部是卡蒂姆品种,保山市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引入的铁皮卡和波旁种,当地人称之为"老品种",因为老品种抗病虫能力及产量都比较低,而且管理上比较费人力,加之市场收购价并不存在多少优势,近年来咖啡农纷纷改种新品种卡蒂姆。从咖啡的植物学角度来说,云南小粒咖啡和
公认最优秀的牙买加蓝山、夏威夷可那有基因上的相近性。
咖啡分级方式
生豆外观要求具有光泽(浅蓝色或浅绿色),气味清新,无酸味和臭味等异味,圆形或椭圆形。
1.国际常用分级标准:
按咖啡豆的大小,采用圆孔分级筛进行分级。 国际惯行的小粒咖啡咖啡大小有10-20级,所用的数字是代表筛网孔径为以该数字为分子,以64为分母的数字,单位是英寸。例如:14是指14/64英寸孔径以上筛网的咖啡豆,19是指可以通过19/64英寸孔径以上筛网的咖啡生豆(1英寸≈2.54厘米)。

2.国内咖啡常用分级标准:
按筛孔6.5、6.0、5.5、5.0毫米分为五级
一级:6.5毫米以上,颗粒饱满完整
二级:6.0-6.4毫米,饱满,较均齐
三级:5.3-5.9毫米,较饱满,稍欠均齐
四级:5.0-5.4毫米,有不完整米,完整占75%以上
五级:5.0毫米以下,有不完整米,完整占30%以上
色泽:具有光泽、浅蓝、浅绿、浅白为好。黑褐色、暗桔色为次
一级:浅蓝、浅绿、浅白、浅黄、色泽均匀。
二级:浅蓝、浅绿、浅白、浅黄、色泽稍差
三级:浅蓝、浅绿、浅白、浅黄、色泽更差
四级:稍黄、少量褐色
五级:色花杂
净度:不含杂质或含少量杂质为好
一级:脱去银皮70%以上,无杂质
二级:脱去银皮65%以上,无杂质
三级:脱去银皮60%以上,无杂质
气味:发酵变坏,淡红、褐色为酸味,酸臭或其他异味为不好
水份:含水量不超过12%
云南咖啡的现状,为什么不赚钱?
国咖啡消费市场正在迅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咖啡豆消费量从2006年的2.59万吨,上升到2017年13.45万吨,年均增长率达20.75%,为全球平均增长率的10多倍。
2017年,全国咖啡产量达到14.72万吨,居全球第12位。其中,云南占据中国近99%的咖啡产量,主要为星巴克、雀巢、麦氏、卡夫等国际品牌供货,但中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不足20%。
据金融数据研究服务平台JingData测算,整个咖啡产业链中,上游种植环节生豆的价值贡献约为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环节烘焙豆的价值贡献约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则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
咖农在整个产业链中只占到1%的利润。再加上近年来国际咖啡豆价格一路下跌,有时咖啡的收购价甚至低于成本价 。
再加上云南咖啡以小农户种植为主,标准化程度低、自身抗风险弱,与市场严重脱节,在国际收购方面前,咖农们没有任何话语权,常年遭低于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压价。
咖啡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此恶性循环的状态下,咖农不赚钱弃种,成为了一种常态。

2015年开始,云南省咖啡产量连续3年呈现负增长。去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是160多万亩,比2014年减少了20多万亩。
现在仍可看到很多地方的咖农把果树砍掉,准备种别的经济作物。如果长此以往,是否云南咖啡的种植业将要萎缩甚至消失呢?也不尽然!
云南咖啡占全国的99%,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的咖啡种植业。云南咖啡多数植于海拔1100米左有的干热河谷地区,所以酸味适中,香味浓郁且醇和。就气候条件而言,云南南部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及光合作用,而且昼夜温差大,晚上温度低,有利于咖啡养分的积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一点果味的独特风味。

那么如何走出困境?
为了提高云南咖啡在国内的影响力,以及咖啡在国内的影响力,目前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及其他组织,每年都在联合其他力量,一起举办咖啡比赛。

另一边,云南目前也有了较为正规的咖啡公司,如"后谷咖啡"、"赛品咖啡"、"云岭咖啡"等比较有名的咖啡品牌,来引领云南当地咖啡的种植、采集、烘焙、销售等一条龙业务。
而这些,还不足以让云南咖啡在中国家喻户晓,在海外博得一片挺天空。
当地政府应该牵头积极与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直播、段视频平台进行联手,合作推出一些相关的云南咖啡系列节目,去帮助云南咖啡市场在国内进行宣传,先让中国老百姓知道中国也能种植咖啡,了解中国种植咖啡的历史,知道中国本地的咖啡品质也很棒,拉动内需,才有机会能够正面世界。
通过产品的盈利,帮助当地农户提高收入,提升种植技术,增强产品产量与品质,让当地产出更多的优质咖啡,进入上游产业的良性循环,给当地农民提供一个更好的经济作物的生产环境。造福当地百姓。
如果你对云南咖啡感兴趣,不妨去自己买豆子来试试。现在很多咖啡馆也开始引入一些优质的精品咖啡,作为手冲咖啡,可以去尝个鲜呦~!

-
李竹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08 23: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