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改定位服务折射出哪些问题

文 / 金泽香
听闻某电商平台有朋友圈改定位服务,不禁哑然失笑。心想购买此服务的人,是有多无聊。将芝麻大的事,放大无数倍,直至需要掏钱买专门改定位的服务,才能舒口气。
这是不是活得太累了。曾几何时,朋友圈的本意在于熟人社交,大家因工作繁忙或地距甚远难得见面,不如将日常发到朋友圈,成为相互了解的一个通道。而今呢,说实话,我自己的朋友圈早已处于关闭状态,别人的朋友圈更新业已设为“不提醒”,至于点赞几乎没有,像从来不知并没开通过一样。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刷什么朋友圈存在感,也不需要点赞之交。反而是某些借朋友圈炫耀或存某些不便直言相告目的的人,喜欢在朋友圈长久活跃。前者为了满足虚荣,后者为了引人注意。
不知微信产品经理,在一开始设计产品时,是否已考虑到今天的状况。想来没有,不然为何过了许久才推出朋友圈几天可见的设置。
回归朋友圈改定位一事,不妨试着揣摩此服务购买者的心理:定位等于更加确凿的无言的证明。精心挑选几张图+几句话+理想的定位,已构成一个完美的事实依据。如,设上美国好莱坞的地址,配上相关的图片与一二句感言,底下肯定引来无数的赞和留言。发布者是不是感觉瞬间成为舞台的主角,正在经历被众人注视的高光时刻。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虚荣是引起他人对自己有这种信任的欲望”。他可能不曾料到的是,后世至技术蓬勃时代,聪明如人类,已知利用技术手段为虚荣披上看来真实的外衣,无所谓什么自欺欺人。在自己一手营造的高光时刻里,能享受多久是多久。
听来不无可怕,真与假已毫无区别。人们只愿相信眼里看到的,并认定“眼见为实”。不然为何有那么多犯罪分子仅通过网络照片、聊天就能令对方心动打钱呢。不然为何堪比整容效果的拍照软件大火呢。人人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而受者又愿相信自己眼睛之所见。一个定位修改都能催生微信外挂的技术,试想有多少事物、技术是因人心之欲应运而生。
欲望不可怕,但带人走上自我蒙蔽、相互蒙蔽的欲望,并有相关工具辅助其成为现实,这不可谓不可怕,而是人性之黑暗投射出来的一个个暗礁。
我们无法批评购买定位修改服务的网友,因为这是他个人选择,但是抓住此心理以及微信漏洞,炮制实施工具者,我想已不仅仅涉及道德的问题。当然,眼下更为关切的部门应是微信,被人利用外挂生财,此举是否危及产品安全,是否应出台对应之策,是他们应考虑的问题。否则产品安全何在,产品公信力何在,用户可信度和安全感何在。
看看,生活饶富意味,一件看来掩人耳目的举动,日常生活常有人去做的小事,一旦被揭露曝光,就如物件上生出的霉斑,不得不按迹循踪反思一二。或许此后,促令我们对社交产品的使用与现实之关联多了一些难以回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