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公民——成为终身阅读者!
我最近在读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这本书中我主要想要了解的几个关键问题是: 1.如何进行有质量的陪伴? 2.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 3.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 4.如何对孩子进行情绪引导。 今天我用40分钟看了170页。我将最近学到的理论总结一下: 首先在如何进行有质量的陪伴这方面,我们要认可孩子的忍耐力,相信孩子有一定的承受力,对于他需要面对的事情,尽量去客观表达,而不是用哄骗,或者用物品收买的方式。比如带孩子去打疫苗,我们要客观的描述,认可,打针是会有一点痛,同时表达出对孩子的信任,“你可以很勇敢的去面对这些事情,它是会痛,但是只是痛一下下,如果你真的忍受不了,你可以哭出来”而不是说是哄骗孩子打针不痛,或者说是你好好表现,不要哭,只要你不哭,我就会给你买什么东西。下来就是,不要随意去捉弄孩子,书中提到逗和捉弄是不一样的,捉弄是大人为自己找乐子而对孩子进行的羞辱式逗乐,会导致孩子心理产生失落,因而产生不安全感。再有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尽量去疏导他,而不是批评呵斥把沟通的渠道堵死,而且要给孩子正面的暗示,信任孩子,不用成人的垃圾思维揣测孩子。再有,要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试错机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要用不伤自尊的方式去批评他,同时要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对他宽容。 在培养学习习惯方面,作者提出,学习的目的要单纯,不是任务,而是兴趣。同时作者提出,读书而非认字。好的阅读,是尽量选择书面用语而非口头用语的书;尽量快速阅读,而非一字一句的读;尽量大量阅读,而不是为了记忆而读;要选择读字而不是读图。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语言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提高孩子的作文写作能力。在选择阅读的书籍时,要以兴趣为主,而非仅仅是因为有用而选择什么满分作文啊,写作技巧啊。 在引导孩子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小游戏来锻炼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小卖部游戏,可以训练他的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但是这个过程要由易到难,包括数字上的由易到难和逻辑上的有易到难,再一个就是要以乐趣为主,而非为了学习计算而玩游戏。再有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小老师课堂这种游戏,来引导他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不刻意,还有就是要给孩子一定的掌权空间,而家长就要做到正确引导,积极配合。在孩子学习成绩方面作者提出“任务会产生出苦役感”,所以不要把孩子考高分,或者按时优秀的完成作业,当成任务去要求孩子,同时,在孩子取得较好的成绩的时候,要尽量客观的表扬,而不是过分夸大的表扬。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不要过分的去指导孩子该干什么,而应该给孩子自由的时间让他来安排自己的学习,休息,还有娱乐,给孩子制造主动性的机会。 在孩子的品格教育方面,提出,善良豁达是一个孩子的优良品质,在培养孩子善良豁达方面,家长要做到,与孩子有同理心,再一个,家长的言行要统一,不可以双重标准,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关于孩子说谎的问题,作者提出,孩子说谎,首先就表现出了对家长的不信任,不相信这个问题他如实说出来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孩子心里是有压力的,家长方面,在发展孩子说谎时,可以不拆穿,将它淡化,在日常的行为中,表现出对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关怀,让孩子愿意对家长敞开心扉。 这本书里前后很多次提到奖励并不是一个好的事情,比如“每天读书半小时,一个月后给你买一辆山地自行车,或者你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嗯,就给你一个小时的上网时间”。这种把孩子本来应该做到的事情,变成了任务,不利于孩子养成好习惯,因为任务会产生苦役感,导致孩子把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变成了功利的,他是为了那个山地自行车或者上网而做的,对这件事情就会失去兴趣。即使他这一段时间为了这个奖励,每天按时完成任务,但是当他的奖励到手之后,他更容易失去动力。而且如果孩子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在努力,但是总是失败的时候也会放大孩子的挫败感,更加痛恨这件事情。即使家长想奖励孩子,那在给他奖励的时候,也不要表现出是因为他比如作业做得好,或者这次考试成绩考得好而给他奖励,而应该表现出,孩子是因为需要这个东西,才给予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