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中的必然——《调音师》
剧情:阿卡什(男主角)是弹钢琴的艺术家,为了获取灵感做实验假装是盲人,被普拉默邀请到家同妻子庆祝结婚纪念日。这一到来却目睹一起谋杀案,本想去警察局举报意外发现局长正是杀人的凶手,阿卡什只好一直装盲人,这一过程中发生一起又一起令人震撼的事件。
一般看完电影之后会让自己安静待几分钟沉淀一下,看完这部电影莫名其妙的打开评论读到跟自己不一样的想法,上次有这种感受还是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看完之后打开评论,看到大家对人性的失望,读的心里很不舒服。也许是还年轻,也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苦大难,所以更愿意把很多事情往好的方向去想。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这种不断反转的感觉很像《看不见的客人》,是你以为真相已经是如此了,但总有一些细节告诉你其实并不是这样,要再去思考哦。
阿卡什最初的目标其实很简单,根本没想卷入这些是是非非,就是希望可以赚更多的钱能有更多的灵感然后去伦敦参加比赛,即使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也依然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还是自己的比赛更重要。只是一个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所以使得他身不由已,这又证明了我曾经的另一个想法,就是生活本身是很唐突的,没有理由的,实际发生的事情与原本的想法似乎没什么关系,比如普拉默的死亡也并非预谋,事赶事就这样碰到了一起。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切也无法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之前受到《闻香识女人》的影响,觉得可以设计场景是一个盲人与朋友在公园聊天,然后遇到一个为相貌困扰的女生,告诉她他们看不见你的美,你要原谅,因为他们是盲人。然而,这个电影对人性的探索显然比我高不止一个层次,我想目前就自己来讲还是无法驾驭如此深刻的主题,有可能会沉浸在其中找不到出口,这实在是有点危险。最近时而悲伤的想,我们总希望世界可以变得更好,但是似乎总是一个个的轮回,总是在重复很多东西,这让人不免有点怀疑,是否我们所谓的创新也不过是重复呢?前人说过的话我们继续说,前人做过的事我们继续做,前人听过的道理我们继续听,很多事情好像都是换汤不换药,本质的东西依然没有太多的变化。
这部电影看到最后突然想起《黄金三镖客》后面的场景,也是彼此试探不知道该相信谁才好,以及为了保护自己无法信任对方,甚至不得不伤害对方。很多时候或许不是不愿意相信,而是无法相信,这是在同人的本性做斗争,真正能赢的人其实很少。每次看电影都会有很多的想法冒出来,所以写文章几乎是毫不费劲的,然而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是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或许厌倦了对人性里恶的批判,这是自然发生的,又有什么好评价的呢?
-
九分妙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1 19: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