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状留篇》说:“河冰结合,非一之日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现在的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就是从中演变来的。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也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南宋祝穆编撰的《方舆胜览》还讲述了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的一个故事:“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翻译为白话文就是:“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觉得学习太辛苦,就跑到外面玩去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感到很奇怪,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为老妇人的言行所感动,于是返回去完成了学业。”成语“铁杵磨针”和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铁杵磨针”,这些古语、成语的意思都是说,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必然要经过酝酿、发展的过程,决不会突然而来;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样才会有成果。
来源;湖南福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