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在某种程度上与《月亮和六便士》相通
标题党容易引发阅读量,哈哈。看这里看这里!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电影,再看原著中篇小说,感觉都很好,而且电影和小说跟我的感觉基本一致——这实在太难得了!很少有小说写得好,改变成电影又如此成功的“双赢”作品。
感慨完了,书归正传。我觉得主题“救赎”在于身陷囹圄却不放弃希望,并多年如一日地凿穿墙壁,从而越狱逃生。说白了,就是坚持理想,又不懈行动。
其实监狱的高墙完全可以进一步抽象化,成为一个符号。我联想到《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作为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也算是事业有成的中产阶级了。但是对他来说,这个中产阶级的身份就是一个高墙,把灵魂禁锢在里面。而他追求的自由是跳出去,追求绘画的理想。所以,他离家出走,他浪迹天涯,最后在塔希提岛死去。他也像安迪一样,逃出了困住他的“高墙”,实现了他的理想。最大的区别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逃出高墙之前的努力,逃出之后一笔带过;《月亮和六便士》讲的更多是逃出去之后直至功德圆满的经历,逃出之前的努力一笔带过。(当然也可以把斯特里克兰德流浪过程解释为逃出高墙的努力,那就是另外一种视角了)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与《月亮和六便士》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一个人跳出困境、实现理想的全过程。虽然两部作品看似差别很大,思想却是大有相通之处。
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分析,欢迎大家讨论,有机会不断补充完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