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度过悠长假期
查看话题 >回家,才开始明白小城市和大家族
或许度假多意味着离家,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但回家过长假,才是每个人必须的旅程。
本次长假实用经验:
1. 走一天以后把腿抬高睡觉,血液好循环,第二天不会腿酸。
2. 长辈念叨的时候点头说对。
3、远程抢不到车票就别抢了,临飞机票会降价,绝对回得去,价格也差不多。

这次国庆长假,从杭州回四川参加大姐的婚礼;
开始领会到小城市的个性鲜明,它泼辣霸道,有时过分计较,但也有温情过人的一面。
还有大家庭的温暖庇护、及是非纠葛;
更明白家乡和家庭,也更明白自己。

【关于自贡】
像这种三线以上,二线不足的城市,两三年回去,很多地方都还是老样子,只是变老了;
为了排解生活,食品种类,养花养宠,倒是不断推陈出新。
城里太破旧的地方拆了,都要争取文明城市,治理雾霾;
新修的地方,则新到格格不入,一个装修讲究的餐厅可能会装几种新式菜品,或许它的价值本来就是引进新奇,而不是真的去追求。
比较神奇的是小城市的消费文化,频道还满是电视购物,街上每一样东西都极多,能摆一个摊的空间一定挤得下两个摊位;但东西吧,又不上品味和档次;我真的怀疑那么密集的店铺和商品,是不是一年也卖不完一批,远远供大于求,还很便宜;
感慨下来,小城市的三年,或许只是大城市的一年,发展速度不一样;有些想修的地方,资金不到位停工是常事,网络电视的内容架构也是不一样的;
那里工作压力不大、个体户多,河边还有KTV,安逸氛围浓重,真是宜居。









有时候也会觉得小城市的气度和眼界真的很小,
在路上人们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扯来扯去,焦眉辣眼、心烦气躁,一开口凶巴巴、司机师傅骂大街,一家人扯到街上闹脾气;真的很吵闹;
再者老一辈人们,因为爱算计而有时假惺惺,因为好面子所以经常自己怄气。
用我和我姐的话说,就是拙劣的演技去谋算下微小的利益、或试图占据权力,但最终还是该怎样怎样,没有因为她们故作怎样的说法而改变。
至于过分在意“别人是否看得起自己”,是很多姑婶姨父们苦恼的根源。
老一辈是别扭的,经常敏感地觉得“被轻蔑”了、"被亏待了",但又绝不开诚布公地去和对方交流;自己心里一阵揣摩,然后觉得“他果然不喜欢我,不高兴我了……”;而招呼人的时候,都很在意一定要照顾周到,才显得自己“会做人”;唉,操心的太多。
我们讨论,或许是因为曾经地主阶级和温饱不足的年代,物质地位,乃至人脉,对每个人来说太重要、但又太匮乏了,所以才会如此看重;而我们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解放,真的仰赖于经济基础无忧。
人脉,本身在每个时代都是一种信息流通和交换的方式,但我们经营的方式和目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部分机构或许还保留着劝酒、人情往来那一套,但更多的新兴行业,靠的是资源互换,大家往来的更干脆透明,对实际价值和资本的高追求压制了部分靠人情做事的潜规则。
而在小城市,你就能更多的看到旧时代的痕迹。
不过小城市的温情和热情也是独有的,大家都说着一口方言,肩并肩不认识的人也会聊起来,再者城市这么小,可以聊到一起的事很多;不谈市场经济,谈谈菜价和最近打折的卖场;
看你落单张望,也会有人主动上来,尤其用四川话喊你“幺妹”的时候,格外亲切,不觉城市人心空荡。
四川的人们,还有一个特点,佛;因为规则不严、欲求不高;
在自贡打滴滴,太早太晚是没多少车的,大家不乐意辛苦跑这个,也不会到上车点前给你打电话,你上车也不报手机尾号(我遇到的三个司机都是的);为此我还特地和司机询问过,为什么不问;有位师傅说,自贡就这么大,定位一般不会错,上车你都追上来了,感觉不需要问……
一联想,其实也像极了自己在有些事上的态度,只做最基础的分内之事,但不担心额外的差错;也许也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大量数据事实,没想到意外有哪些可能,所以不会细致到更小的细节,不会更主动积极去验证或促进事情,就等自然发展,有则继续,无则罢了,错则 道歉 ,哈哈。
所以这次回家乡,我也更理解了自己。
骨子里的好吃懒做、泼辣直接,我还是有的。

【关于家族】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上年龄开始怀乡动情了,还是正好因为赶上筹备婚礼。
大姑小姑总唤我“幺儿、乖乖”,怎能不心软;又被每顿好吃好喝、最喜欢的菜圈养,又迎合我的音乐品味和异性审美给我推荐对象,真是让人沦陷啊;
那天别人家小孙子把我桌子前的糖抓走了,我姑都为我抱不平,硬给我拿回了一颗让我吃;
那天下午我从茶坊溜出去买特产,我小姑说下午去跑累不累哦,你阔以叫我一起撒;我才反应过来,我忘了,我忘了我还有她们,真是独来独往习惯了;(莫名心酸)
于是动了认真考虑回川发展的心思,但很了解我的四川同学说,“你可以回来度假,这里还是不适合你”;
我想来也是的,四川那些霸道泼辣的风格我好像已经融不进去了,她们都说我秀气温柔,是江南气;我好像太书生气,大家庭的庇护自然享受,但轮到我需要去招呼四方的时候,我就不擅长人情交际了……







后来今晚打电话给妈妈,说大姑她们都劝我【不要远嫁、早点回去工作】;
但妈妈说,“我还是不喜欢四川,那里的人多爱计较、说法多……”;“嫁到什么地区不重要,对的人再远也高高兴兴回来,不对的再近也愁眉苦脸;你自己有多好了,就能找到多好的人……”
说实话第一次和妈妈讨论起这些,第一次知道妈妈的看法是这样的,于是才明白我那些观念和喜好,何以得来。
假期也更了解到每个亲戚长辈的个人性格,发现我和她们相似的地方,感叹基因的强大。
想我过去总是花很多心思独处来探索自我,但原来多回家认识认识亲人,我便能更了解自己;或者说,和家族真正联结,我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这次回去,还第一次感受到所谓【家庭教育】,恍然意识到自己以前是缺乏的;或是因为自己真没心没肺、不懂事,对于家庭和生活太置身事外。
姐姐总是会给我讲些大人们背地里盘算的小心思,或是在意的点,提点我下次要做周到;
姑父说,是看着我长大的;同我讲了许多,坏的婚姻会让人经济倒退十年,以后和谁结婚都会吵架不顺心,一门正职是不足以应对未来生活压力等等,很细致很现实的话题;以及他的一些真实见闻……
他问之前我爸给我讲过这些吗?
我说没有,我爸喝醉了就闭着眼睛说,你们都不理解我,我活不过四十岁,你们都太笨太没用了……来回这三句。
(笑)“你学心理学,你治治你老汉(爸爸)撒”
“我(还)不行,他都是我病根,我心痛,先治好自己”
哈哈,我这是什么神仙父母?
所以才养成了这样的我,总是游离在边缘,小众;总理想化的跳离环境,唯心主义;对人情世故陌生,沉浸在自我志趣中……
对了,我姑父还说,我爸这样的人,是有500万就要去造飞机的人。哈哈哈
end.
这次长假感觉蛮奇妙,重温了我的家乡,刷新了我的亲人们,也更新了自己;
让我觉得,每个人必须有的旅行,不是去远山骏岭,而是必须回家;
回去和亲人真正的交流,真正的生活:
一起上街买菜买衣服,谈谈谁家的八卦,讨论自家的账单和未来规划,给家人准备他喜欢吃的菜,迁就对方早点关灯,偶尔互相闹脾气(那时是最真实任性的自己),分享彼此不在一起时发生遇到的事……
而不是像我们家过去,电视声音和指责埋怨占据太多,生活分享和情感交流被阻断,而我逃得太远,后来又麻木……
我知道,
爱一直都在,
也在我们家,只是我们过去表达的太少,感受太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