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村的田园风光
此刻在一个仓库般的奇妙酒店里,酒店非常复古,据说是个比我的岁数还大的酒店。大堂就像一个解忧杂货铺,大概有这个店主所有喜爱的珍藏宝贝,劳什子。比如小朋友的学步车,军迷的飞机,舰艇,帆船。榨汁机、电话、打字机也可以作为弥足珍贵珍藏的物件。一下车入住的时候就被门口的校车,卡丁车模型迷住了,猜想这真是个有趣的酒店。
也许楼下还有红酒珍藏。房间非常大,还可以放下一个类似于facial床的物品。不过这房间再怎么大,也只放90公分的床这令人感到极其奇怪。而且欧洲的房间再大,也要把两张单人床并排放在一起,生怕不够亲密似的。
这个夜晚注定属于时空穿越的时光,比如晚上用餐的鲱鱼就在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餐厅。荷兰人吃鲱鱼有特殊的调味方式,就用洋葱碎裹挟一口吞食。刚开始很担心会有鲱鱼罐头声名在外的奇怪味道冒出来,最后吃起来倒是就如普通的生鱼片的味道,还算好接受。可能是饿了,餐厅的罗宋汤倒是感觉味道不错,无非为碗热汤喝。鲱鱼貌似就是青鱼,烧青鱼和这鲱鱼的做法倒也说不清哪个更好。
这餐厅上挂满了volendam的画,这些画作从荷兰的农牧时期就开始了,牛奶工装扮的人,以及出海远洋归来的游艇帆船都在这里靠岸。傍晚走的这个华伦丹就像一个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感的社区,以教堂为中心,面朝大海,在堤坝内建了许多三角形积木般的房子。
每家每户都非常在意窗景,都尽量把家中最有趣的工艺品或花展现给大家。有的放的是蝴蝶兰,有的则会放唐菖蒲。荷兰是个市民文化极度发达的国度,民众的审美水平,经济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想方设法把家中装点得精致而又有趣。

这类现代化的住宅依旧把荷兰临水而居的特色发挥得极好。荷兰是个对自行车非常友好的国度,自行车道在乡间的高速公路边也可以与公路同宽,同等重要。在跨河的桥上也会分行,给自行车留出单独的桥位。于是,踩着单车的人成了这座城市最好的风景。年轻的、年老的、大长腿的都会选择蹬单车。

早上在慢慢苏醒的羊角村,游船还未行驶的时候,叮叮咚就有自行车已经出动。这会有穿着羽绒服御寒的人们穿越河道小巷。到了十点多小船儿开始摇曳在羊角村的柔波里。小村子里的民居房子造型漂亮,每个房子都有小桥相连,这些桥一个又一个串起了这个有趣的水乡。威尼斯是嘈杂的,而羊角村却是安静的。这里没有贡多拉,却有浪漫的情侣同行游船的,就如百年修得同船渡。许多乘船的已是老夫老妻,男士多保养比较好。带着他们的爱犬,斑点狗慢悠悠地沐浴在柔光之中。

虽然早已过了郁金香的季节,但初秋的绣球却补上了花季的缺失。每家每户对园艺的理解不同,有的会种上果树,有的会选择造型独特的枫树。最有趣的还有遇上借东西的小人里独特的大五角树,童话世界仿佛被复刻。第一次有了那么一种想法,到了我年老之时,虽然还有四处走走,不知还能否有那样的体力支撑乘坐12小时的航班到异国他乡看莱茵河的柔波和羊角村的小桥流水。

团中有一对年纪非常大的夫妻可能七十多了,花白的头发真的已到了风烛残年,这次行程虽然整体比较轻松,但那么大年纪也很难支撑这样每一两天就换一个城市。希望我到老的时候只是在一处度假,看湖光山色、小桥流水、田园牧歌。

羊角村的小桥流水与我们的乌镇不同,它不太讲究桥的造型,以实用性功能为主,甚至于可以说是简陋,简单的加固就是座木桥了。但它就像湿地河网纵横的天地间铺了个绿草坪然后上面点缀了小房子,又种上了花花草草。在水润润的草甸上挤压摁摁都会有水珠冒出来的模样。因此,碰到荷兰这些漂亮的草坪还真是不敢席地而坐。

在荷兰河道众多,会驾船是必备技能之一,可惜我们并没有修得这项技能。正在为不会驾驶船而着急的时候偶遇了一对台湾夫妇载我们东倒西歪地在河道里航行了一段行程。小夫妻和两岁大的宝宝一起来法国探望老友,顺道来羊角村游玩。

荷兰人喜欢小鸭鸭,这些小鸭鸭大约没有鸳鸯,在羊角村、风车村都能见到。而远些的地方有肥嘟嘟的牛羊在吃着草。水草肥美,这里大约就是他们的天堂了。

荷兰的每只羊据说都有编号,喝的牛奶是产自哪只羊都有来源。我们毗邻大海的地方是杭嘉湖平原,荷兰靠近大海的地方却有着这般田园牧歌的景象,不仅有田园,还有真正放牧的牧歌。我们要寻找草原、牧场只能去遥远的内蒙。很少能看到大海、水乡与草原和平共处。

风车村有了这些水、小鸭子、小羊肖恩也活络了起来,变成了不仅仅有人造景观的风车村。风车、吊桥这些风轻云淡的田园精致孕育了荷兰画派的画家。总能勾起梵高的回忆,也为次日的博物馆之旅烘托了些气氛。正因为有路上看到的这些景致,才能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画家,忠于内心把心中所想,眼前所见留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