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故事
搜索了一下
曼谷大皇宫壁画所描写是“罗摩王历险记”,根据印度古典史诗《罗摩衍那》为题材的故事,用一幅幅壁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主要内容:
阿逾陀城国王十车王有3个王后,生有4个儿子,长子罗摩。罗摩通过比武获胜,娶了弥提罗国公主悉多。十车王年迈,决定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但他的第二个王后吉迦伊受侍女怂恿,竟提出流放罗摩14年和立她的亲生儿子婆罗多为太子的非分要求。
由于十车王有诺言在先,必须应允王后的要求。罗摩为使父王不失信义,甘愿流放。悉多为了夫妻之情,十车王的小王后亲生子罗什曼那为了兄弟之谊,都甘愿随同流放。他们3人离开都城不久,十车王即抑郁而死。
当时,婆罗多不了解内情,被召回举行父葬和继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后,痛斥母亲,举行完父亲葬礼后,亲自去森林寻找罗摩,让他继位。但罗摩坚决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满再回去。婆罗多只得带回罗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为摄政。
罗摩3人在森林中历尽艰险。楞伽岛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悉多,罗摩与猴国结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奴曼神勇异常,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终于战胜魔王,救回悉多。罗摩回国登基为王,阿逾陀城出现太平盛世。
但波折又起,罗摩听到民间又传悉多不算贞女,为不违民意,忍痛把怀孕在身的悉多遗弃在恒河岸边。后蚁垤安排孪生子与罗摩相会,并向罗摩辩明悉多的贞节,悉多无奈,向大地母亲呼救,说如果自己贞洁无瑕,请大地收容。顿时大地裂开。悉多纵身投入大地怀抱。最后罗摩兄弟都升入天国,化身毗湿奴神。
创作背景
罗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罗摩衍那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
原书依据吠陀体系推算,罗摩和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之间的战争发生在距2005年880,147年之前,印度传统的历书都是根据这种推算编制的,但是并不为现代历史学家所接受。
印度传统认为罗摩是毗湿奴的化身,他杀死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神曾经答应蚁垤,只要山海还存在,人们就仍然需要阅读罗摩衍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