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争议,却始终不能忽视的歌唱家——纪念杰西·诺曼(Jessye Norman)
看到杰西·诺曼(Jessye Norman)的死讯,真感觉很错愕,她那大嗓门,仿佛永远是气力充足,质地丰厚地唱着,没想到竟以74岁之年去世。如今,这样的年纪几乎算是早逝了。
诺曼天赋佳嗓,从次女高音特点的《卡门》,唱到《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夫人,或《费德里奥》中的莱奥诺拉这样英雄气质的角色,最后一直唱到《指环》中的布伦希尔德。同时,诺曼对艺术歌曲的专研也是持之以恒。在我看来,她的成功首先自然是源于天赋,之后则是关于自己的曲目很有取舍。虽然范围很广,每一类型的挑选却很谨慎,宁愿投身威尔第、韦伯相对冷门的曲目,也没有在真实主义的名作中多所开拓。

布伦希尔德是偶尔尝试的唱段录音,就全剧而言,她对于瓦格纳角色在强度方面的尝试,基本止步于《女武神》中的齐格林德。她最著名的瓦格纳演绎,应该就是与索尔蒂合作的《罗恩格林》,以及同列文合作《女武神》的影片。
诺曼演出理查·施特劳斯与莫扎特歌剧的录音很有名,虽然她在其中的演出并未像稍早一辈的雅诺维兹,或同辈的卡娜娃那样,完全被承认为演绎那些人物(阿里阿德涅、伯爵夫人等)的当代标准,然而诺曼独特的光彩,她的华丽与充实之音,总是成为这些作品唱片目录中的一抹亮色。更不用说,她保留曲目的跨度是真正可跃出重抒情女高音的范围之外的。



总之,你可以不喜欢她,却不能忽视她。Philips的一位录音师曾回忆,诺曼第一次来Philips录音时,在欧洲名气还不大,他们不知道她的情况。而歌唱家一开口,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哪怕当时许多巨星依然健在,这些老法师们也很清楚,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位真正非同寻常的人物。
诺曼争议很大的一点,或许就在于她的艺术歌曲演绎。歌唱家确实对此投入相当大,几乎到了同歌剧等量齐观的地步,她的唱片可以证明这一点。艺术歌曲的演绎特别要求细致地处理字句,在不大的篇幅中(每首歌曲基本不超过6分钟)描绘丰富的诗意世界。诺曼特别强有力的演绎风格,在这个体裁之内也常不改初衷。
切利比达克对她演绎的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极为不满,表示其中的《春天》根本不是德国的春天,而已经被演绎成“蒙古的春天,是戈壁沙漠上的春天”。这套曲目,诺曼与马苏尔指挥的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的录音很有名,听者可自行判断。


艺术歌曲的传统形式是为歌唱家和钢琴而作,乐队伴奏的歌曲是19世纪后期出现的,歌唱家在两种环境下,自然也会做出一些区分。听诺曼唱施特劳斯的乐队歌曲和钢琴伴奏的歌曲,以及舒伯特的歌曲,你会发现她的大声和戏剧性,有时是一脉相承的。但歌唱家处理诗的内容,考究吐字的细致也一样明显可感。
有意思之处在于,诺曼真的一点也不介意卖嗓——充分显露天赋条件,不仅在乐队歌曲中放手一搏,在施特劳斯传统形式的歌曲中,也是一样满宫满调,甚至让你感到她在模拟乐队歌曲的思维。然而参照她的舒伯特,你会发现诺曼是完全能够细腻地处理作品的,虽然这样的细腻也在她的嗓音中有了大一号的表现。譬如歌唱家现场演唱的《魔王》,强度固然大,却并未脱离艺术歌曲以诗为本,建构音乐表现风格的基础。
而处理施特劳斯的歌曲,诺曼似乎是不由自主地在后浪漫派的华丽语境中放得更尽一些,虽然那样的语境其实在这些歌曲中(尤其是钢琴伴奏的歌曲)极为节制,迥异于大型乐队作品或许多歌剧。但她愿意这样推高,也就留下了一些独特的遗产,供后人瞻仰或者批评。


杰西·诺曼就是这样一位能够留下足够强有力的演绎,任他人评说的歌唱家,如今这样的歌唱家越来越少了。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谈谈水蓝与国交的组合的上海首秀 (3人喜欢)
- 这些不难买到的好唱片(2025.5):每月推荐5款新唱片和比较新的唱片 (9人喜欢)
- 母亲节专题:在音乐中,看“不内耗的母亲”等等 (8人喜欢)
- 致敬鲍罗丁四重奏建立80周年,回顾新一代成员的“沉重抒情”之夜 (5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莱昂斯卡娅,当疲惫的云雾散去,当代舒伯特960的顶峰演绎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