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猪肉,你敢吃人造肉吗?
最近猪肉价格的疯涨让大家纷纷高呼吃不起猪肉了。我等普通小老百姓,不仅没有水果自由,估计猪肉自由也快没有了。

据说猪肉批发价格已达到了34.59元/公斤,这么下去,吃猪肉应该要成“小资生活”、“轻奢主义”了。小创不禁想到,那么人造肉是不是要迎来黄金市场了。
其实一场关于肉的战争已经在全球打响。汉堡王在美国7000家门店推出不含动物蛋白的“人造肉汉堡”,美国连锁餐厅Dunkin'和Red Robin把肉类替代品添加到他们的餐单中,中秋节时国内还出现了“人造肉月饼”。
不过小创还是更喜欢传统的“食材”。

很快人造肉就引起了群众的质疑,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安全问题。很多人都疑惑人造肉到底是如何生产的,会不会有害。
实际上,人造肉更应该被称之为植物肉,市场上公开出售的人造肉产品都符合国内食品加工安全法规,可以放心食用。
再者,人造肉的营养价值如何也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重点。据了解,人造肉的营养确实比真肉低,不过它没有致命性病菌。在口感问题上,人造肉也还不能实现以假乱真,能明显感受到不是真肉。

再加上人造肉价格也很贵,自然市场很小,毕竟大家也不愿花更多的钱去吃“假”的肉。不过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气候和粮食危机的迫切性,人造肉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吃食都是人造食品,你吃下去的“天然食物”未必真的是天然的。例如奶茶里的爆爆珠,大小与奶茶珍珠相当,看起来就像是高级鱼子酱,它们就是人造的。

爆爆珠里的爆浆是乳酸钙溶液,通过晶球化技术使液滴的外面包裹上一层由海藻酸钠溶液形成的胶膜,这样当我们咬下去的时候就能尝到瞬间涌出的爆浆。
我们从小就爱吃的果冻,它的主要原料是水凝胶。常见的食用水凝胶提取自动植物组织,如明胶、琼脂和海藻酸钠,由许多长链分子紧密缠绕成线圈状。

将水凝胶放在水中加热,它的分子就会均匀地舒展开来,也即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混合进相应的配料就可以制作出各种口味的食品,例如缤纷多彩的果冻。
仙气满满的液氮,其实就是将我们日常呼吸的氮气冷却到-196℃后得到的,这种液体会在常温下沸腾蒸发,将浸没其中的食物迅速冷却,并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形成我们平时看到的白雾。
还有咖啡的拉花、奶茶上的奶盖,其实都是泡沫。(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在预先调味好的液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明胶、琼脂等),接着充分搅拌,混入空气,就可以制造出这种泡泡了。

其实“天然”与“人造”,或者说与“非天然“,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有着明确界线的。就如橙子与橙汁。橙子在我们的印象里是绝对天然的水果了,那么鲜榨的橙汁完全来自于橙子,似乎也应该算作天然食品。
但是水果在被榨成汁后,就丢失了许多重要的东西——比如粗纤维和维生素。那么它是否还具有纯天然的意义呢?还有各种改善基因的技术,也改变了食材的分子构成。因此“天然“一词的含义或许还要视语境而定。

这么想着,小创忽然觉得自己也可以试试人造肉、人造鸡蛋,还有人造虾和三文鱼了,反正都是一坨分子。
人造肉未来的市场如何呢?
从目前的情况看,资本市场至少给予了人造肉企业“入场证”。今年美国人造肉初创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家企业的IPO定价是25美元,但在5月2日上市当天,股价就飞涨163%,收于65.75美元。

随后的三个月中,Beyond Meat的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曾触及239.71美元,与发行价相比上涨近860%。截止到本周四收盘,Beyond Meat股价为154.34美元。
麦当劳将推出名为“P.L.T”的人造肉汉堡,三个字母分别代表了植物、莴苣和西红柿,该款汉堡在加拿大的税后价格为6.49加元(约合4.9美元)。
肯德基也表示将联合Beyond Meat,于8月27日起测试植物性鸡肉,将在亚特兰大推出“超越炸鸡”(Beyond Fried Chicken),提供蘸酱的鸡块和纳什维尔辣酱、布法罗风味酱或蜂蜜烧烤酱风味的无骨鸡翅。

不过Beyond Meat虽然完成了IPO,但公司成立十年来持续亏损,因为人造肉的成本高居不下。
而且,虽然知道都是蛋白质,即便外观和口感再逼真,人们也可能会有心理障碍。说白了,大家真能忘记那头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