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感
“把头放在水里。
摁住。
在你即将失去意识的时候,
再松开手。
那一瞬间,你除了呼吸什么都不想。
你的脑子里没有明天凌晨的球赛,没有那个24小时还没给你发消息的人,没有那件放在购物车很久的白色蕾丝刺绣吊带。
你只想呼吸。
如果你对于成功的渴望,可以达到那一瞬间你对呼吸的渴望,那理想怎么可能不会实现呢?”
“很多人都说他们想要成功,但是他们只是有点想。
好像觉得,如果能有好几个亿也挺好的,但是没有也没关系,反正现在生活也挺好的。
他们想要成功甚至比不上想要参加一个聚会,想要获得一次date,甚至比不上对睡眠的渴望。”
这是一个Youtube里鸡血视频的选段。
视频里对我触动最大的地方,不是那种要失去睡眠三天三夜不吃饭的劲头,而是它把目标和生命连到了一起。我一直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我觉得总会有一种东西让我觉得现在立刻死了都没关系。我这几年里对于这个东西的想法也变了很多,但是这个视频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角度。
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一个一瞬间的来自外界的领悟,一条来自上帝的启发,而是一个“I want it so bad”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那种达到之后就可以立刻去死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而是你在实现它之前不能死。
“如果我没有实现xxx,我就不能死。我要活到我实现了这个理想的那一天。”
这个想法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加缪在《西西弗斯》里面提出的论断: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
我其实一直都把死亡当成一个终极逃避手段,如果有一天当我意识到一切都不可挽回,而且我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痛苦的时候,自杀就是我最强有力的自由。所以死亡的自由在我看来,一直是一个退路,而不是一个正向选择。
死法我也想好了,就是在网吧里7天通宵打游戏,然后猝死。如果这7天里,我觉得睡觉是比死亡更有吸引力的事情,那我就放弃自杀;如果7天我没猝死,那说明也不该那个时候死,那我也就放弃自杀。留足了思考余地,也避免了血腥的场景。
但是我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手上有死的自由,因此我们也拥有着生的自由。
因为没有去自杀的每一天,我们都是主动选择了生命。
把自己的生活的惯性暂停下来,为什么我今天选择了待在家里写作业,而不是去网吧通宵7天7夜?
我觉得潜意识里我是知道我因为什么而活着的。
因为活着很快乐啊。
因为能穿好看的衣服,能跟好看的男生出去玩,能听到好听的曲子,能写出来好听的曲子,能排练,能抱着粉色的fender,能去老师家里跟老师讨论创作,能有性生活,能跑步,能看到很好的天气,能笑,能学会一个新的宿主软件,能学会新的和弦进行,脑子里每天都是drug high一样的快乐。
但是我觉得这个潜意识层面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不是我不满足现状,而是我觉得这个认知还不够明确和深刻。
这些是幸福的原因,是我享受生活的原因。
但是幸福是活着的原因吗?是活着的动力嘛?
我能说“我为了幸福而活着”嘛?
我觉得不能。
那样就相当于是说“我为了食物好吃而吃饭“。”食物好吃“确实是我吃饭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我吃饭的本质。我吃饭是因为我饿了。
如果我撑了,那么食物再好吃我也不会吃;如果我饿了,食物再难吃我也会吃(要不为什么我要吃我妈做的无盐无油的菜哈哈哈)。所以”饥饿“是一个优先级高于”美味“的原因。
那什么是高于”幸福“的动力呢?
我也不知道。我一个小时之前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什么好的答案。
回到一开始的那个视频的启发。
我觉得一个与生俱来的使命,或者一个使命感的目标,应该是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