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查看话题 >好像快乐由得人选择
忘记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生而为人,最大的目的并不总是为了追求幸福快乐。
而我还清楚记得大二那年,跟一个工作了若干年的博士师兄激烈辩论,表达相反的意见——人活着,不就是图个乐儿么?
半脸沧桑的师兄看着半脸稚气的我,表情一言难尽。
后来生活不断打我的脸,在一个圆呼呼的脸上硬生生打出个锥子下巴。
不久前我结束四个月的拉美飘荡,回了一趟国。
在夏末秋初的深南方,潮湿闷热得让我身心狂躁。回到度过我大多数青春期岁月的房间里,仿佛很多意识之下的元素在涌动。
某部分的我又成为了那个自卑、敏感、不快乐的小孩,只想窝在屋里无止尽地进食、打游戏、看美剧、自我嫌弃,然后循环。
明明没什么明显的外在刺激因素,整个人的状态就是很糟糕,好像忽然一切又都脱轨、失控,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我跟常年在亚洲工作的欧洲小哥发牢骚,说一回到广州,我就开始了自我审查模式,稍稍暴露的衣服套上身又换掉,满眼所及都是身型只有我1/2的瘦削分子。
蜡黄的皮肤、此消彼长的痘,巨大的眼袋等等满脸自然灾害忽然变得格外明显——哎,怎么在外面的时候就没发现我那么丑呀。
令我惊讶的是,金发碧眼的小哥激动地说他深有同感,一回母国就自动代入被审视的模式,不自觉地就特别在意自己的外貌、姿态、穿着和言语方式。
原来人各有自己的牢笼,逃不开心里头的魔,只好借改变外部环境以求阶段性的轻松感。

然后我(逃)到欧洲,坐在雅典的蓝天下,吃着美味的地中海食物,遥望千年遗址。 我的朋友亚里士多德——活人,真名儿,据说他出生的那几年非常流行给孩子取古时名人的名字,幼儿园一个班里可能坐满了圣贤——给我讲在希腊生活的种种,具体到每个月的工资和房租,满地鸡毛。
阳光明媚里,毫无预兆地,一个我喜欢、并已经订好机票要去看的男人,忽然告诉我他现在心已在别处。
TNND,国庆期间机票很贵的啊!
而这个人,是这两年唯一一个让我产生了“恋爱感”和泛起少女心的人。假设成就一段浪漫故事,我们的相遇完全可称为奇妙,因为真的是好几个极低概率事件的叠加。
但几个月后,故事的下一章是他已经有了别的交往对象。情节里确确实实包含了他的刻意隐瞒,却又因为感情这种东西如此流动和飘忽,不存在格外黑白分明的判断。
我飞速做了断舍离的决定,再无二话。
面对我的沉默,他反而步步靠近,问我怎么不骂一骂他,还絮叨起他幼年时如何被忽视等等成长故事,试图解释原生家庭与他这自私行为的关联性,甚至问我能不能给他一些成长建议。
我哭笑不得,最终没忍住话痨本性,对他重申我的决定:
“我不想批判你,这个事情实在太老土,包括你渴望鱼与熊掌兼得,别别扭扭一边隐瞒一边又安慰自己这不算欺骗的纠结我都能想象到。我能辨识出这件事上你展现的人性弱点,甚至可以轻松地与你共情,你不需要再对我解释任何东西,也不要再在乎我的感受了——这一切已经与我无关。
“我对你那些‘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如何经历这般那般’毫无兴趣,你有你的漫漫成长路要走,但跟我没有关系,我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帮你变成更好的人。此刻的我,对自己亲近的社交圈子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你触碰了底线,我不希望你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对话结束,我处理得那么干净,最大的痛点真的是机票太贵。
当然这件事对我是有影响的,因为接下来我花了好多个小时跟不同的朋友吐槽这个事情,同一个故事说了四遍才算舒坦了些。
除了讲述事实,我的发泄角度基本是道德批判和我的个人成长,以及这个人如何让我对世人的信任度又降低了一丢丢。中间夹杂着“懂事”的自省,还有一些埋在内心深处的耻感。
一个字也没提及情感上的伤害。
我真不是刻意避开这一点——恰好那篇《我的失恋自救手册》发在豆瓣上,陆续收到评论和豆油,满屏都是受伤的人书写出的无助,我还是记得受情伤时那刻骨之痛的,跟这次被欺瞒事件的感受毫无共同之处。
我是不是其实并不喜欢这个人?怎么可以冷静成这副德性?
不久前跟亚里士多德谈感情的时候,我还说因为对任何人都没有很具体的诉求,没有期待值,也不指望他们改善我的生活,所以经常没有去建立一段严肃关系的动力。如果愿意跟对方一起,主要是享受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因为那些快乐和满足虽来之不易,但也不难取代,所以保质期竟可以如此之短。
没了也就没了。
还是我的身体在自我保护,用其他的感受来掩盖哀伤?
“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不再因为他人的拒绝就完全否定自己的价值,也不拿别人的错误自我惩罚,但如此“无感”,我是不是熟过头,把自己烤糊了?
我坐在厨房的地板上连续不断地进食,在国内我的小房间里那种自我厌恶感就这样再次覆盖了我。我当然知道人是不可能逃离自己的,但都跑到爱琴海来了,还沉浸在那点破情绪里又让我羞耻。
还好有个一点都不要judge我的朋友在身边,给我讲他自己最苦逼的故事,接受我无情地嘲笑,还很配合地告诉我,是啊你果然是个成熟冷静又很棒棒的人类……这两年我的“笔头禅”成了:众生皆苦。
并不因为我经受了多少磨难,想参加比惨大会;也不是矫情地诉苦,只是有更低的期待,就更容易好好活下去,更珍惜每一次快乐的时光。
快乐常由不得我选择,不过精神胜利法让过于敏感的人找到一些安宁。
这是此刻这个依然感觉全身别扭、忍不住自我怀疑的人能说得出的最鸡汤的话。
而且还有一个人,要来回坐25个小时的飞机从纽约过来,就为跟我一起过个周末呢。找个机会再写写关于这个奇葩的故事。
-
VitaminJ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8 0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