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党的生活
查看话题 >小不列颠观察记(一)
借了"Little Britan"经典英剧的名,我尝试记录一下在英国这一年的一些个人感受,大部分应该都是流水账,希望可以坚持久一点……(Flag警告)
2019年9月22日GMT时间早上8点,我顶着大油头黑眼圈以及极其酸痛疲惫的身躯降落在了希斯罗机场。为了能在开学前在欧洲多玩一个月,我把行李减了又减,最终剩下了一个28寸行李箱,一个30L的登山包。没错,这就是我接下来在英国一年的全部家当。
从机场等了几个同学校的中国学生一起拼车,大概40分钟车程,迎接我的是一场大雨…在宿舍前台登记后,领了校园卡,我推着行李顶着暴雨步行到宿舍,除了天气,一切都比我想象中要好:建筑装修家具很新,宿舍有独立卫浴,储物空间充足,公用厨房也设备齐全。很幸运,来之前在校友群里认识了一个之前在雷丁本科毕业继续读硕的妹子,一到学校就由她带我去坐公交,去镇上吃饭,采购基本的生活用品。
从镇上回来后,我在厨房见到了我的第一个室友英国人Ghazia(原谅我不知道她original是哪儿,但总之能看出来的只有她是穆斯林),她是在雷丁读Pharmacy的大二学生,我和她打了招呼互相自我介绍,我问她厨房的公用储物空间怎么分配,她很热情的告诉我她们原来宿舍怎么做的,我们也可以一起商量。此时我开始感到压力山大,因为她讲话像说唱freestyle,不仅快,还带beats……
洗过澡以后,饥肠辘辘的我去厨房冰箱拿超市买的三明治和色拉开始啃,见到了另外两个室友——一个学Digital Marketing的中国人Leah,另一个是英国人(欧美长相)Marise,同样互相自我介绍后我和Marise客套了两句,整个人完全不好了,她的英式发音让我大概只听懂一半的内容,所以我压根没记住她是什么专业,读研还是读本科= =! Marise做完饭以后就端去了房间吃,本来我想吃完饭就回房间休息,但没过多久Ghazia也加入了我们,并且靠着韩国男团、八卦以及另一个新室友巴基斯坦裔英国人Ammara喜欢的韩剧聊了两个多小时,从BTS到太阳的后裔宋慧乔宋仲基……万万没想到,世界友谊的维系全靠韩国文化啊……
虽然在漫长且艰辛的一天晚上和室友用英文Social并不那么轻松,但看到室友们都很好相处我还是很开心。Leah把我加进去了宿舍的群聊,大家重新用文字自我介绍了一遍,我终于记住了大家的名字。
第二天,我早起去学校教学楼完成注册、拿BRP、扫描Visa,看着没几件事但英国人的性子都不急,慢慢悠悠也花了两个小时。早晨出门的时候路过Marise的房间门口看到了一个她自制的名片卡,想着回去自己也要好好设计一个名牌,然而回去却在厨房的餐桌上惊喜地发现了这个:

对Marise的第一印象我还觉得有点高冷,因为她的口音我听不懂,所以后面也没怎么和她聊天,但是没想到她如此心灵手巧还会画画,感受到了来自英国人民的善意❤️
第一周是欢迎周,没有正课内容。我们首先被要求参加一个宿舍关于安全的讲座,这也是我对英国教育系统的初次接触。在一个像电影院的大阶梯教室里,宿舍的管理团队向住在同一片宿舍的学生们介绍了与安全有关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出现问题的联系方式。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校放的一段关于Consent(中文或许叫性行为许可?)的视频,以“茶”代“性”,整个视频轻松而又明了的告诉了大家发生性行为前获得“许可”的重要。
我找到了带有中文字幕的视频,2分49秒:
宿舍Warden放视频前很坦率地说,不要觉得没有必要,you can imagine when hundreds of young people gathering together can do what.看视频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国内大学的性教育/安全教育也能用这种轻松的方法传播该多好啊,告诉学生们性不是坏事,也不是羞耻,是人生活里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它,最最重要的是告诉大家底线在哪,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接下来的讲座就是分别由学校、学院组织。有告诉你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有哪些人可以提供帮助、有关于提供给国际学生的免费校内英语课程的介绍,各种各样,信息量多到爆炸。但是我很真切地理解了之前在大内密谈里,当时同在英国读书的小史对英国教育系统的评价:“一切的制度都非常成熟和周密”。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所有困难都能找到对应的人来帮助解决,我甚至还看到了关于Maths和Stastics图书馆提供的咨询服务……(默默记下邮箱和办公室位置)。
接下来的两天,周三与周四,因为是学院的新生活动和讲座,专业的同学都到齐了。我环顾了一下教室,学同样专业的大概有50人,其中中国人有1/3左右。剩下的有在英国工作读part-time的、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学生们。周三我们与这个学期要讲必修课以及下学期可能要选修的课的教授们都见了一面,教授们各有三分钟来“推销”自己的课,所以大家使尽浑身解数,用往届学生录的安利视频啦,巧克力啦来各种吸引大家的兴趣。
在学院的课上我认识了同专业但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Ines,突尼斯妹子,长得特别好看,眼窝深,睫毛长,化的妆也很精致,忍不住让人多瞄几眼。因为听到Ines这个名字,我问她是不是法国人并且用法语简单和她说了两句,于是我们很快熟悉了起来,接下来几天我们都一起活动。
课间去上厕所时,大概是因为在课堂上和教授互动了几句,表现得比较积极,班上一个中国男生和我打了招呼加了微信,他虽然英文不太好,但是还挺主动去和不同的教授们交流,感觉在中国学生里还挺难能可贵的。这一点在周四的workshop上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Workshop叫Informatic Game,其实只是让大家简单地回忆一下自己在学校的生活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个digital solution来解决。要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找代表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presentation。一看到老师开始报数分组,这套路我实在太熟悉了,原来在工作里少说也开了一百个workshop了吧,所以信心满满觉得肯定不是问题。但分到组以后我内心简直是崩溃的,组里9个人至少有一半以上是中国人,其中4个妹子不愿说英文,并且一片迷茫,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我用中文给她们解释过后问到她们意见时也不太愿意表达;另一个中国男生听懂了一半,态度积极但方向跑偏……实在是吃力。还有一个泰国女生,虽然个子小小也有点害羞坐在角落,但是在其他的工作上很愿意去分担(比如最后算平均分排名之类)。40分钟的讨论与总结时间对我而言本可以利用地更好,但很明显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相当的能力。分组讨论几乎全程由我和另一个南非女生主导,所以很自然的最后上台present也是由我们来做。后来我和朋友说,感觉在原来公司就像一个大学,如果没有这些经验或许我可能根本不会站在台上有胆量去表达。
Workshop结束后,排名第一的组得到了一些巧克力(没错就是那个用巧克力勾引我们去选他的选修课的教授组织的workshop),但是我最开心的是下课后一个葡萄牙同学和我说我是他遇到的中国人里英文最流利的一个>_<,我笑说希望我不是他目前认识的唯一一个中国人😆
不管怎么说,回到学校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儿,虽然还没有完全settle down,并且我还因为浑身过敏在宿舍前台求助时哭了一个,然后还有一百件事情要做,下周的课还要预习,但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